次
夏
双
桥
诗
教
韵
(
其
二
)
骨
肉
斯
文
遍
九
州
,
半
甘
嘉
遁
半
封
侯
。
道
原
终
古
推
尼
父
,
说
苑
何
人
道
向
刘
。
缺
陷
世
情
添
我
恨
,
公
评
月
日
羡
君
收
。
无
端
一
枕
渊
明
梦
,
飞
上
罗
浮
第
一
楼
。
情感
友情
咏物
记梦
赞颂
写景
骨肉亲情
译文
骨肉之亲遍布九州大地,有人甘愿隐退,也有人封侯拜相。
从古至今,道德的源头都推崇尼父(可能是指孔子),但是谁又能像刘向那样用言论编撰出《说苑》呢?
世俗的不完美增加了我的遗憾,但是你却因公众的评定而备受尊敬。
我毫无来由地做着一个关于渊明的梦,梦见自己飞上了罗浮山的最高楼。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孔子的推崇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的感慨。首联“骨肉斯文遍九州,半甘嘉遁半封侯”描绘了古代文化普及于各地,既有选择隐逸生活的人,也有接受封侯之位的士人,展现了古代文人的不同人生选择。颔联“道原终古推尼父,说苑何人道向刘”赞美孔子作为道德源头的至高地位,并以《说苑》为例,暗含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批评。颈联“缺陷世情添我恨,公评月日羡君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遗憾,同时羡慕能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光。尾联“无端一枕渊明梦,飞上罗浮第一楼”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想象自己如同陶渊明般,飞升至罗浮山的第一层楼,达到心灵的至高境界。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比古代圣贤与现实社会的差异,抒发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不公的批判,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张天赋
554首
(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