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
安
见
黄
河
白
骨
乾
坤
覆
载
何
茫
茫
,
达
人
观
之
如
室
堂
。
黄
河
水
滨
多
白
骨
,
知
是
阿
谁
因
甚
殁
。
悲
风
悲
雨
震
寥
廓
,
杳
杳
孤
魂
何
处
泊
。
谁
能
振
衣
登
昆
崙
,
穷
荒
绝
漠
来
招
魂
。
仰
天
更
借
春
台
烛
,
照
此
枯
髅
再
生
肉
。
悼亡
山水
写景
抒情
春台烛
怀古
译文
天地间覆盖着茫茫的苍穹,有见识的人看它就像自己的家堂一样。
黄河水边堆积着许多白骨,不知道这些是谁因何而死亡。
悲风悲雨在广阔的空间中肆虐,那些孤魂孤鬼的归宿在哪里呢?
谁能振奋精神登上昆仑山,从荒凉沙漠中引来他们的魂魄?
抬头望天,希望再借来春台的烛火,照亮这些枯骨,让他们重新长出肉身。
赏析
这首诗以黄河水滨的白骨为切入点,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乾坤覆载何茫茫”这一句,展现了天地间的辽阔与浩瀚,暗示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接着,“达人观之如室堂”,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即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世界依然可以保持平静与宽广。“黄河水滨多白骨,知是阿谁因甚殁。”这两句直接点出了主题——死亡与哀伤。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岸边的白骨象征着历史的沉痛记忆和无数生命的消逝。诗人通过这一景象,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以及对逝者命运的同情。“悲风悲雨震寥廓,杳杳孤魂何处泊。”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愁的世界。悲风与悲雨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悲伤与孤独。孤魂飘荡于天地之间,寻找着安息之所,却似乎找不到归宿,这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普遍存在的孤独感的描绘。“谁能振衣登昆崙,穷荒绝漠来招魂。”这两句表达了对超脱生死、寻求灵魂归宿的渴望。昆仑山被视为神圣之地,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解脱的愿望。然而,在“穷荒绝漠”中招魂,意味着这种愿望可能难以实现,体现了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困惑。最后,“仰天更借春台烛,照此枯髅再生肉。”这两句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美好想象。通过“春台烛”的比喻,诗人希望借助某种神秘的力量,让那些已经消逝的生命得以重生,重获生机。这种想象既是对生命不朽的向往,也是对人性善良与希望的肯定。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黄河白骨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生命、孤独、超脱与重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张天赋
554首
(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