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社会现象
节日
元宵节
民谣
亲情
社会观察
讽刺

译文

1、在富人家里,一盏灯的光亮,也显得格外明亮,而太仓里的一粒粟米也显得格外珍贵。
2、在贫穷的家庭里,一盏灯的光亮,是他们难得的温暖和希望,父子二人只能围坐在灯下相聚哭泣。
3、风流的太守是否知道这世间的贫富差距?他只恨笙歌中没有美妙的曲调来为他解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贫富家庭的一盏灯火,展现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人性的温暖。首句“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描绘了富人家中的奢华,一盏灯火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存在,而“太仓一粒粟”形象地比喻了富人财富的丰裕。接着,“贫家一盏灯,父子相聚哭”则转向了贫困家庭,一盏灯火成为了他们团聚的唯一光源,却也映照出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距,也体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境遇的关注和同情。后两句“风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无妙曲”,将话题转向了地方官员。诗人借“风流太守”之口,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评。太守本应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但诗中却说他“惟恨笙歌无妙曲”,似乎暗示着官府更注重享乐与形式,忽视了真正关乎民生疾苦的问题。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也是对官员职责的提醒,即应当关注民众的实际需求,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繁荣与娱乐。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官民关系的现状,既有对社会不公的揭露,也有对人性温暖的颂扬,体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端午贴子词·皇帝阁六首(其三)
宋·周麟之
日永三星正,风薰万宇凉。要知垂艾意,期与庶民康。
元宵怀都城简胡令俊民时胡连夕在告
宋·朱翌
天豁晴光合,檐收雪汁乾。灯期欣在候,火令不为难。方喜春风动,犹怜暮色寒。仙晨今夜乐,帝所旧年观。郁郁卿云密,葱葱瑞气盘。五门双阙耸,三岛十洲攒。风伯清黄道,钩陈卫赤鸾。声.....
上元前日赐宴亲藩
清·爱新觉罗·弘历
燕贴春屏灯缀檐,宫中行乐懿亲佥。传柑宴里歌行苇,月满宵前庆雪沾。亦有埙篪情莫远,率非堂陛礼何嫌。芳辰讵是徒追赏,麟趾周官万国瞻。
又次邦衡族侄长彦司户韵
宋·周必大
圣世恩荣盛孝章,北窗自欲傲羲皇。通家喜燕鸡豚社,治郡愁亲雁鹜行。陌上花开人斗草,瓮头酒熟客传觞。及时行乐君休厌,召驿相将项背望。
元日
明·李玮
拜舞衣冠旧,门阑岁月新。岸容初过雨,物色浅含春。令节吟怀畅,良朋乐意真。江村无别事,长作太平民。
元夕卧病丰溪作
明末清初·彭孙贻
元夕羁栖度,丰溪暮色凝。微霜梅未发,启户月初升。野烧田蚕火,虚堂藻井冰。愁多病儿女,地僻简宾朋。药里妨高枕,舟移碍解凌。人烟寒聚落,星斗覆沟塍。不寐惊频起,前轩坐再凭。老.....
正月十五夜奉迎邑侯雨中观灯雅集岁癸亥余尝为榕溪灯夕词十二章今采民谣复为甲子灯夕词十六章抚今追昔喜可知也(其十一)
明·张萱
儿童面茧祝灵辰,官位争誇局局新。自信使君能赐福,不须重问紫姑神。
十三澳诗
清·胡健
赤嵌红毛旧日城,文身陋俗久全更。十洲海外逢清晏,百忍堂前好弟兄。羡有多鱼频入梦,漫劳春鸟唤催耕。官閒到处询民隐,巷舞衢歌咏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