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抒情
山水写景
读书哲理
思乡情感

译文

马儿疲惫了总是希望休息,鸟儿飞倦了也知返归巢。
更何况是生病的人,怎么能不返回旧山(故乡)呢?
表达情感得以实现最初的心愿,乡里的父老多加追攀(指拉拢、交往)。
一叶轻舟,数日便可抵达家乡。
亲戚朋友感叹我已是白发苍苍,邻里惊异我的面容变得苍老。
家中的菜园里有三径可走,如今我已辞官一身清闲。
在明亮的窗下读书,在碧水湾垂钓。
静坐时吟咏,看到月色淡然如萝;行走时观赏,看到林间花色斑斓。
虽然这里没有丝竹的乐声,但有黄鹂婉转的鸣叫。
生活起居得以从容自在,不再忧虑或遗漏(忘却)。
终于懂得了人生的乐趣,原本就存在于岩穴间(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官场退隐后,回归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首句“马疲恒愿息,鸟倦亦知还”以马和鸟的疲惫与归巢行为,象征人的身心疲惫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接着,“而况抱疴人,能无返旧山”,进一步强调了身体病痛之人对自然环境的渴望。“陈情得遂初,父老多追攀”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后,受到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与追随,体现了乡邻间的深厚情感。接下来,“一舟轻似叶,数日抵乡关”描绘了诗人乘舟归家的轻松与迅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亲串叹白发,邻里惊苍颜”通过亲人与邻居的反应,展现了诗人年华已逝,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最后,“园芜三径在,官罢一身闲”点明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自由与自在生活状态。“读书明窗下,垂钓碧水湾”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雅致与乐趣,通过读书与垂钓,展现了其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宁静。接下来,“坐吟萝月淡,行看林花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通过坐卧吟诵与行走观赏,体验着自然之美。“虽乏丝竹声,黄鹂语绵蛮”虽然没有音乐相伴,但黄鹂的歌声同样悦耳动听,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满足。最后,“寝食得从容,不复虞旷鳏”表达了诗人生活中的从容与满足,不再为世俗所困扰,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与自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归隐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