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
田
作
马
疲
恒
愿
息
,
鸟
倦
亦
知
还
。
而
况
抱
疴
人
,
能
无
返
旧
山
。
陈
情
得
遂
初
,
父
老
多
追
攀
。
一
舟
轻
似
叶
,
数
日
抵
乡
关
。
亲
串
叹
白
发
,
邻
里
惊
苍
颜
。
园
芜
三
径
在
,
官
罢
一
身
闲
。
读
书
明
窗
下
,
垂
钓
碧
水
湾
。
坐
吟
萝
月
淡
,
行
看
林
花
斑
。
虽
乏
丝
竹
声
,
黄
鹂
语
绵
蛮
。
寝
食
得
从
容
,
不
复
虞
旷
鳏
。
始
识
人
生
乐
,
本
在
岩
穴
间
。
田园抒情
山水写景
读书哲理
思乡情感
译文
马儿疲惫了总是希望休息,鸟儿飞倦了也知返归巢。
更何况是生病的人,怎么能不返回旧山(故乡)呢?
表达情感得以实现最初的心愿,乡里的父老多加追攀(指拉拢、交往)。
一叶轻舟,数日便可抵达家乡。
亲戚朋友感叹我已是白发苍苍,邻里惊异我的面容变得苍老。
家中的菜园里有三径可走,如今我已辞官一身清闲。
在明亮的窗下读书,在碧水湾垂钓。
静坐时吟咏,看到月色淡然如萝;行走时观赏,看到林间花色斑斓。
虽然这里没有丝竹的乐声,但有黄鹂婉转的鸣叫。
生活起居得以从容自在,不再忧虑或遗漏(忘却)。
终于懂得了人生的乐趣,原本就存在于岩穴间(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官场退隐后,回归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首句“马疲恒愿息,鸟倦亦知还”以马和鸟的疲惫与归巢行为,象征人的身心疲惫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接着,“而况抱疴人,能无返旧山”,进一步强调了身体病痛之人对自然环境的渴望。“陈情得遂初,父老多追攀”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后,受到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与追随,体现了乡邻间的深厚情感。接下来,“一舟轻似叶,数日抵乡关”描绘了诗人乘舟归家的轻松与迅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亲串叹白发,邻里惊苍颜”通过亲人与邻居的反应,展现了诗人年华已逝,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最后,“园芜三径在,官罢一身闲”点明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自由与自在生活状态。“读书明窗下,垂钓碧水湾”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雅致与乐趣,通过读书与垂钓,展现了其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宁静。接下来,“坐吟萝月淡,行看林花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通过坐卧吟诵与行走观赏,体验着自然之美。“虽乏丝竹声,黄鹂语绵蛮”虽然没有音乐相伴,但黄鹂的歌声同样悦耳动听,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满足。最后,“寝食得从容,不复虞旷鳏”表达了诗人生活中的从容与满足,不再为世俗所困扰,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与自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归隐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与满足。
猜您喜欢
次韵参寥三首(其一)
宋·秦观
武陵渔子入花源,但见秦人不得仙。会有黄鹂鸣翠柳,何妨白眼望青天。
秋思四首(其四)
明·江源
碧天凉冷雁来疏,此后无因寄远书。岐路辛勤终日有,登山临水复何如。
六言绝句四首(其一)
明·赵南星
地僻门无剥啄,林深竹有檀栾。一壶浊酒自饮,竟日蓬头不冠。
渔歌三首(其二)
明·陶安
鬓底插枝红蓼花,归来星月挂枯槎。老妻问得有鲈鳜,不怪夜深才到家。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五)
宋·李纲
膝横五弦琴,试鼓南风曲。寄傲北窗下,便觉此生足。开怀酒一壶,寓意棋一局。既使风扫门,还将月为烛。
归耕叟
明·汪广洋
轩冕若为累,田园信可耕。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过江逢雨歇,穿林闻鸟鸣。得酒亦复醉,陶然终此生。
题壁
明·成鹫
长与渔樵作近邻,万缘歇尽得閒身。田园自是休心地,朝市何能恕懒人。且喜林间无杂树,岂知门外有通津。客来莫怪逢迎简,牛放西溪牧未驯。
雁门烟雨
清·郭绍芳
苍茫烟雨认前村,罗汉秋深锁洞门。天际塞鸿云翼迥,云中江树绿阴繁。风凄巫峡猿啼血,雾暗潇湘客断魂。画意诗情閒触拨,蚕丛另辟一乾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