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韦
评
事
攒
与
道
共
浮
沈
,
人
间
岁
月
深
。
是
非
园
吏
梦
,
忧
喜
塞
翁
心
。
细
草
谁
开
径
,
芳
条
自
结
阴
。
由
来
居
物
外
,
无
事
可
抽
簪
。
写景抒情
赠别
秋日景物
山水田园
节操赞颂
寓意
译文
与道共浮沈,人间岁月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与道理共同沉浮起伏,在这人世间,时间悠长得深入骨髓。
是非园吏梦,忧喜塞翁心:园吏的梦境中充满了是非纷争,而塞翁的内心则因忧喜而起伏不定。
细草谁开径,芳条自结阴:谁为那细草开辟出小径呢?芳香的枝条自然结成绿荫。
由来居物外,无事可抽簪:我向来居住在尘世之外,没有世俗之事可以让我放下簪子(这里指归隐或放下世俗的念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了诗人的超然物外的情怀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与道共浮沈,人间岁月深。" 这两句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与道合一的境界,世俗的功名利禄对他来说如同过眼云烟,而世人的纷争与时间的流逝都无法打扰他的心神。"是非园吏梦,忧喜塞翁心。"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是非和忧喜的情感状态,诗人将这些看作是过眼云烟,不再为之所动。"细草谁开径,芳条自结阴。"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合一的心境,细草自生,花枝自成阴凉,反映出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由来居物外,无事可抽簪。"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白,他已经超然物外,对世间万事都不再有所牵挂,心如止水,清净无为。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生活简约的理想。
戴叔伦
270首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您喜欢
再赠西山隐者
清·马长海
山路逶迤入杳冥,十年重访枕烟庭。问名揩眼看蓬鬓,留客呼儿挈酒瓶。云似客闲朝出岫,鹤如人立夜听经。先生不与寰中事,长啸一声天地青。
留题许国博申申堂
宋·余靖
宴居潇洒一斋宽,每到高谈暮忍还。境胜自容巢燕托,时清谁顾卧龙闲。桥前水石纷华外,窗下琴书寂寞间。兼济未成归有地,羡君因此转思山。
杂题七首(其七)
明·张宁
银海流光濯缟衣,九霄风劲快高飞。生来便是神仙侣,浪说千年化令威。
赠大田县范玉溪(其二)
明·朱浙
我爱玉溪子,放舟玉溪上。萧萧芦荻秋,明月恰相向。
酬惟乔赠巾
明·薛蕙
野巾初著日,心赏竟朝曛。试正行窥水,从欹卧看云。坐翻嫌月露,出每避尘纷。顾影还相笑,风流愧使君。
赠致远(其一)
宋·周孚
起踏寒溪雨,来尝老屋茶。论年我蒲柳,涉世子龙蛇。嫩绿初还水,娇红半著花。浇春可无酒,试与问西家。
谢杏林送酒
明·胡奎
山瓶春日送流霞,不用青钱付酒家。草阁暮寒成独酌,醉邀明月上梨花。
山居二首(其一)
宋·释坚璧
瓶盂古涧冷相依,云淡山寒月色微。眼底宾朋聊自足,屋头猿鸟恰忘机。山园茶笋疏疏有,世路人情渐渐稀。不记化权前后际,卷帘移榻看斜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