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门
孤
峭
摩
空
碧
,
登
临
欲
振
襟
。
先
天
开
一
线
,
特
地
拔
千
寻
。
冷
翠
逼
衣
湿
,
飞
泉
带
雨
淋
。
仙
踪
何
处
觅
,
洞
口
白
云
深
。
写景
山水
写山
仙境
洞穴
气象
译文
译文:山峰孤傲高耸直插蓝天,登上去后想要振奋心胸。
译文:仿佛是上天开辟出一条小路,山峰特立高耸直达千尺。
译文:冰冷的翠绿景色似乎使衣服湿润,飞泻的泉水仿佛带着雨淋般的气息。
译文:仙人的踪迹在哪里寻找呢?洞口被深深的白云所包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门山的雄伟与幽静之美。首句“孤峭摩空碧”以“孤峭”二字点明了山峰的独立与险峻,而“摩空碧”则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直插云霄的景象,给人一种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感觉。接着,“登临欲振襟”一句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激动心情,仿佛要将胸中的豪情壮志挥洒而出,生动地刻画出了登山者的豪迈气概。“先天开一线,特地拔千寻”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山峰的高度和其在自然界的独特地位。这里“开一线”既指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也暗喻了山峰在天地间开辟出的一条道路或通道。“拔千寻”则是对山峰高度的夸张描述,形象地表现了山峰之高耸入云。“冷翠逼衣湿,飞泉带雨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自然景观。前句通过“冷翠”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山林中绿意盎然、清凉宜人的景象,仿佛连空气都带着一丝凉意和翠绿。后句则通过“飞泉带雨淋”,展现了山间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以及雨水带来的湿润感,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最后,“仙踪何处觅,洞口白云深”两句则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表达了对神秘仙境的向往与探寻。这里的“仙踪”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或理想境界,而“洞口白云深”则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隐匿于云雾之中的神秘洞穴,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门山壮丽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奇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三)
宋·郭印
人事都无喜宴安,懒于喧处竞追攀。惊残午梦风推户,压尽炎威雪满山。无主岩花时解笑,近人林鸟亦知还。应怜朝市区区者,方寸何曾顷刻闲。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崇邱倚杵玉绳低,开锦风前百鸟啼。山体静存云幻动,马头东向雾迷西。溶溶澹带晨蟾影,??幽寻野鹿蹊。讵为盘游恣从兽,诘戎深意此中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