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
其
二
)
是
谁
曾
种
白
玻
璃
,
夐
绝
寒
荒
一
点
奇
。
不
厌
垄
头
千
百
树
,
最
怜
窗
下
两
三
枝
。
幽
深
真
似
离
骚
句
,
枯
健
犹
如
贾
岛
诗
。
吟
到
月
斜
浑
未
已
,
萧
萧
鬓
影
有
风
吹
。
写景
咏物
写花
抒情
赞美
冬天的写景
梅花的咏物
夜晚的写景
情感表达
译文
曾有谁种下了白色的玻璃(这里指白色的树,可能是一种树或者景象),在那寒荒之地展现出了独一无二的奇妙景象。
我并不嫌弃地头上的千百棵树,但最让我怜爱的还是窗下那两三枝。
它的幽深之处真的像《离骚》中的句子所描述的那样,它的枯健姿态又好像贾岛的诗中所描绘的。
吟咏到月亮都已西斜,我还没有停下来,只有鬓角的影子在风中摇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梅(其二)》,主要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孤高的梅花图景。首句“是谁曾种白玻璃”,以奇特的比喻,将梅花比作透明的白玻璃,形象地展现了梅花晶莹剔透的质地和洁白无瑕的色泽。次句“夐绝寒荒一点奇”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寒冷荒芜之地的独特存在,给人以惊艳之感。接下来的两句“不厌垄头千百树,最怜窗下两三枝”,诗人表达了对梅花繁茂生长的欣赏,尤其是窗前那几枝疏影,更显其静谧与雅致。诗人将梅花的幽深韵味与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暗示其高洁的品质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又将其坚韧的姿态与贾岛的诗歌风格相比,赞美其简洁而有力的特点。尾联“吟到月斜浑未已,萧萧鬓影有风吹”,诗人沉浸在对梅花的欣赏中,直至月色西沉仍未停止,自己鬓边的风声也仿佛与梅花的萧瑟相应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梅花深深的喜爱和对其精神品格的赞美。
徐玑
180首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永嘉四灵之一。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又字文渊。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