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秋天
写水
夜晚
城市
怀古

译文

灯火与烟波相互交错,辨认着有无。天色低沉,月色昏暗,两相模糊。
乘一叶扁舟从洞庭出发,经过漫漫长夜,吟咏着诗篇返回姑苏。途中还穿越了太湖。
轻柔的月光被云层笼罩,夜色无法散开。湖上的烟雾无边无际,水面上也一尘不染。
一盏灯火从远处中流显现,知道是从姑苏城里来的。
夜色中,波心之处又有几座桥的倒影。松陵之地,不见有人吹箫奏乐。
八支急促划动的船灯船疾驰而过,我则在湖光中驾着小舟轻轻摇曳。
在玉雪坡的南面,月色如露水般洒落,石湖的旧址水波荡漾,漂浮在空中。
诗人们的亭台楼榭和词人们的路途,都被这无尽的烟波所包围,只有小船在水中轻轻划过。
尧峰远映在水中,曲港湾湾显现出水乡的景象。
满岸的人家灯火与满船的灯火相映成趣,石湖过后又经过横塘。
月光如偃月般形成桥梁,水面如油般滑润,一城的灯火中认出了苏州。
摇着船儿夜晚进入姑苏城,仿佛在屏风和镜子中的游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从太湖洞庭湖返回的夜晚景象,充满了诗意与想象。首句“灯火烟波认有无”,以灯火与烟波交织的朦胧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离的氛围。接着“天低月暗两模糊”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昏暗与静谧,月光与天空融为一体,难以分辨。“洞庭一棹姑苏返,夜半吟诗过太湖”两句,诗人乘舟归来,夜半时分吟诗于湖上,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其高雅的情趣和深沉的情感。“微月笼云夜不开,湖烟无际水无埃”描绘了夜晚的湖面,微弱的月光被云层笼罩,湖面上弥漫着无边的烟雾,水面上没有一丝尘埃,展现出一种纯净而宁静的美。“一灯远自中流见,知是姑苏城里来”通过远处的一盏灯光,暗示诗人已接近目的地——姑苏城,表达了归途中的期待与喜悦。接下来的几句诗继续描绘了夜晚行舟的景象,如“夜里波心又几桥,松陵不见客吹箫”,“八枝急棹灯船过,我自湖光一叶摇”,“玉雪坡南月露东,石湖故迹水浮空”,“诗人亭榭词人路,无限烟波送小红”,“尧峰远映水中央,曲港湾湾见水乡”,“满岸人家满船火,石湖过后过横塘”,“偃月成桥水作油,一城灯火认苏州”。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沿途的景致,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忆。最后,“摇船夜入姑苏市,宛在屏风镜里游”一句,将整个旅程的体验浓缩为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令人回味无穷。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湖上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