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姿
写物
山水
咏竹
赞颂
哲理
冬天歌

译文

在山石下种植竹子,它的萧疏之态与周围环境最为相宜。
竹子有着玲珑的青玉般的骨骼,强健挺拔,姿态优美。
春天,竹笋勃然生长,碧绿的颜色多么茂盛。
转眼间就长成了高大的竹林,仿佛凤凰会来此栖息。
四季更替,凉爽的风吹过,竹子矫健挺拔。
即使在严冬,竹叶也不易凋落,严寒无法改变它的枝节。
竹子高耸至天边云际,低垂的影子映在清澈的水边。
如果不是因为其根节坚固,那又怎能长成如此繁茂的竹林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在山石下的生长环境,以及它在四季变换中的坚韧与美丽。开篇“种竹山石下,萧疏最相宣”点明了竹子生长的地点和环境,竹子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接着“玲珑青玉骨,劲挺有馀姿”赞美了竹子的形态美,比喻其如青玉般玲珑剔透,劲挺的姿态中透露出一种不屈的气质。“春笋勃然生,碧色何猗猗”描绘了春天竹笋破土而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绿色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转盼成高林,凤凰当来仪”预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竹林将茁壮成长,成为鸟儿栖息的乐园,象征着竹子的美好未来。“四序任轮辗,矫矫凉风吹”表现了竹子在四季更替中依然坚韧不拔,即使在凉风中也展现出矫健的姿态。“严冬不易叶,隆寒无改枝”强调了竹子在严冬中的顽强生命力,即便是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竹叶也不易脱落,枝条依旧坚挺。最后,“上凌天际云,下荫清波湄”描绘了竹子高耸入云,其根部则能为清澈的水面提供阴凉,展现了竹子对自然环境的贡献。“苟非根节固,那得此葳甤”总结了竹子之所以能够如此坚韧,是因为其根部和节部的牢固,表达了对竹子生命力的深刻赞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生长环境、形态、四季变化及象征意义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生机勃勃的品质,同时也寓意了人应像竹子一样,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能保持坚韧与优雅。

猜您喜欢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题融公兰若
唐·孟浩然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赠薛播州诗(其五)
隋·杨素
有帛贲丘园,生刍自幽谷。尘芳金马路,澜清凤池澳。零露既垂光,清风复流穆。倾盖如旧知,弹冠岂新沭。利心金各断,芬言兰共馥。
和洗云厓南园步月晚归韵(其二)
明·王希文
春及阶除草自生,化机神会自怡情。门临瘦竹凭风扫,坐对芳梧爱月明。光霁一圈真觉地,刚柔两字即嚣城。毫釐到此君须认,眼底纷纷岐路横。
同子瞻赋游惠山三首(其二)
宋·秦观
史君厌机械,所与惟散人。顾惭蒹葭陋,缪倚琼枝新。上干青磝磝,下属白磷磷。洞天不知老,金界无栖尘。缅彼人间世,乌蟾阅青旻。讵得踵三隐,山阿相与邻。
杂诗(其二)
清·姚范
昭文理瑶瑟,逸响振希微。高音钦泰容,宁为清角悲。元鹄舞庭下,游鱼溯昆池。岩岩崇山志,浩浩沧海湄。惜无中郎赏,矧求钟子知。超超沦神域,隐几遂忘机。为问曲终意,端复有成亏。
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
宋·释道璨
一叶复一叶,世道几翻覆。一点复一点,书脉要接续。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