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南
接
北
使
诗
会
玉
二
崤
至
,
瑞
节
三
秦
归
。
林
蝉
疏
欲
尽
,
江
雁
断
还
飞
。
墙
垣
崇
客
馆
,
旌
盖
入
王
畿
。
共
此
敦
封
植
,
方
欣
荐
纻
衣
。
山水
离别
咏物
景物
秋天的
赞美
地点
怀古
写鸟
译文
“会玉二崤至,瑞节三秦归。”的译文是:两位朝臣通过迂回曲折的玉崤(玉华山、崤山)到达这里,象征着吉祥的符节也回归了(从别处来或回归原处)。
“林蝉疏欲尽,江雁断还飞。”的译文是:林间的蝉鸣声稀疏,仿佛在告诉人们夏日的时光即将过去;江上的雁群飞行断裂又续上,像是再次向远方的归途飞进。
“墙垣崇客馆,旌盖入王畿。”的译文是:高大的城墙环绕着客人的住所,华丽的旌旗和车盖则进入了王城(或王畿之地)。
“共此敦封植,方欣荐纻衣。”的译文是:在这里的人们共同努力着栽种、培植着作物(“敦封植”可以理解为敦厚、勤奋地种植),同时,也因欣赏这些植物而愉悦,而方表示他们刚好在这个时候(可能是一个庆祝的场合)穿上用这些作物所制的衣服(如纻衣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使者从南方抵达北方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外交氛围与深沉的历史感。首句“会玉二崤至,瑞节三秦归”以“玉”和“瑞节”象征使者身份的尊贵与使命的重要,从“二崤”到“三秦”的行程,既展示了地理的辽阔,也隐含着历史的深远。“林蝉疏欲尽,江雁断还飞”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气氛,蝉声渐稀,雁阵难寻,营造出一种离别与归来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蝉的稀疏与雁的断续,既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墙垣崇客馆,旌盖入王畿”则描绘了使者到达目的地后的场景,高大的城墙与豪华的客馆,以及随行的旗帜与车盖,都彰显了接待的隆重与礼遇的高规格。这不仅体现了对使者的尊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外交活动的重视。最后,“共此敦封植,方欣荐纻衣”表达了对使者的欢迎与敬意,同时预示着双方合作的加深与未来的期待。通过“封植”一词,既指物质上的馈赠,也暗含了深厚友谊的建立与维护。“荐纻衣”则可能寓意着对使者的关怀与祝福,希望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得到舒适与温暖。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外交使节的庄严旅程,以及接待过程中的庄重与热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和平与合作的美好愿景。
虞世基
16首
虞荔子。博学有才,善草隶书。初仕于陈。累官尚书左丞。入隋,拜内史舍人。炀帝即位,重其才,任为内史侍郎,典机密,参与朝政。后见天下紊乱,政事日非,帝又不纳谏,且惧及祸,乃唯诺取容不敢忤旨。有告败者,不以实闻。又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朝野共怨。终为宇文化及所杀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