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咏物
地点
怀古
山水
秋节
写山
秋景
古迹

译文

台上已无踪迹可寻,但台名仍为人们所知。
大江从天边奔涌而来,层层叠叠的山峦在云边崛起。
只能看到梵王宫的存在,它占据了黄山的一部分。
曾经的石碑已无处寻觅,只能看见塔的影子在秋天的天空中矗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凌歊台的荒废景象与周围壮丽的自然风光。首句“台废已无踪”,点明了凌歊台的现状,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空旷之地。接着“台名在人耳”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台名虽存于人心,但实体已消失不见。“大江天际来,叠嶂云边起”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描绘了长江从天边奔腾而来,与远处山峦云雾缭绕的景象相映成趣,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这种景象与台的荒废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历史变迁的无情。“空见梵王宫,占断黄山趾”中,“梵王宫”可能是指凌歊台附近或附近的寺庙,与台的废墟形成对比,暗示了宗教与世俗的交替。而“黄山趾”则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黄山作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最后,“旧碑何处寻,塔影秋空里”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寻与怀念。旧碑的消失与塔影在秋日天空中的倒影,既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