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
山水
抒情
秋景
空山
归舟
欸乃声
西山
风蘋烟蓼
白鸥

译文

目光所及之处,西边的山峦映入眼帘,风中摇曳的蘋草和蓼花,白鸥自由自在地翱翔其间。
归舟满载着斜阳的余晖返回,一声欸乃的声响在空灵的翠色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首句“眼力招回西去山”,仿佛是诗人用心灵之眼,捕捉到了远处山峦的轮廓,引人遐想。接着,“风蘋烟蓼白鸥闲”一句,通过“风蘋”、“烟蓼”和“白鸥”的悠闲状态,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平和与自由。“归舟满载斜阳返”描绘了日落时分,一艘载满收获的船只缓缓归来的情景,夕阳的余晖洒在船上,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满足感。最后一句“欸乃一声空翠间”,以“欸乃”之声,即摇橹声,点明了归程的动态美,同时“空翠”二字,不仅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清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白玉蟾

1200首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