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理
抒情
炼丹修仙

译文

无名高人正在炼制大丹药,倚天而立的长剑散发出逼人的寒气。
玉炉中的火煅烧着天尊的胆,金鼎中的汤药煎煮着佛祖的肝。
每一刻都在忙碌中准确控制着温度,六爻的文武之道在平静中观察。
若有人问及真正的炼丹炉鼎,它其实就存在于现在的肉体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呈万庵十章(其四)火候》。诗中的内容充满了道家修炼长生不老之意。"无位真人炼大丹,倚天长剑逼人寒。"此句描绘了一位道家修炼者在进行炼丹之术,他手持长剑,剑光映日,气势非凡。这“真人”通常指的是得道的仙人,他们不受世俗位阶所束缚,以炼制大丹为目的。"玉炉火煅天尊胆,金鼎汤煎佛祖肝。"这两句则形象地描述了修炼过程中的严酷环境和材料的珍贵。玉炉中烈火煆烧着“天尊胆”,而金鼎内则是煎熬着“佛祖肝”。这里的“天尊”和“佛祖”可能并非真正指宗教领袖,而是比喻修炼过程中的重要材料或精神寄托。"百刻寒温忙里准,六爻文武静中看。"这两句则强调了火候的掌控之精妙。在修炼过程中,需要在百次寒热变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六爻”可能是指《易经》中的六爻卦象,这里的“文武”或许暗示着对修炼过程中阴阳调和的理解。"有人要问真炉鼎,岂离而今赤肉团。"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修炼器具的追问,以及现实与过去理想之间的差距。“赤肉团”可能是对现代物质世界的一种讽刺或比喻,暗示着在追求精神境界时,不应迷失于物欲之中。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道家修炼场景和火候掌控的严谨性,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修为与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白玉蟾

1200首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左传》引周谚
先秦·无名氏
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