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

)

写景秋日
咏物
写花
重阳节
秋日写山
抒情
怀古
写桂花
节日秋
秋日怀古

译文

第一句“秋风秋雨索人诗,云放千山翠色奇。”可以翻译为:秋天的风和雨催生了人们的诗意,天空放晴,展现出千山万壑的翠绿景色,显得十分奇特。
第二句“重九数来还渐近,木犀开了不曾知。”可以翻译为:重阳节的日子渐渐临近,我却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木犀花开的时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与寂寞之感。"秋风秋雨索人诗"一句,通过秋天的风和雨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索"字在这里既有寻找的意味,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接着,"云放千山翠色奇"一句,以壮丽的画面展示了自然景观。云在天空中自由流动,千山尽被笼罩在一种超凡脱俗的绿意之中,这里的“翠色”不仅是对颜色的描绘,更有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既有美好,也带有一丝淡远的孤寂。"重九数来还渐近"一句,"重九"指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这里借重阳节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诗人通过对节气的提及,暗示了时光的推移,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木犀开了不曾知"一句,以木犀花的开放来结束全诗。木犀花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孤傲,这里“开了”表明事物在变化,而“我”对此却是“不曾知”,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流露出一种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情感体验。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语言简洁而深邃,每个字眼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蕴深长的秋诗。

白玉蟾

1200首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猜您喜欢

九日翏翏亭独坐看花感怀有作
明·李流芳
去年桂花时,对花怀吾友。今年见花发,所思人在否。虚亭敞萧瑟,秋气变林薮。清旸喜连朝,风物况重九。西湖前月中,花枝已盈手。江乡花发迟,归客幸不后。前月赏花人,今朝复何有。悲.....
重阳无菊
宋·薛季宣
二九节重阳,高风振群木。彼菊东篱下,金英粲清馥。中有黄裳美,雅称清人服。岁旱靡百草,芽檗渠能育。冷淡登高会,怅望矧可复。空酌茱萸酒,帽堕慵举目。愧乏渊明流,诚为渊明缩。借.....
答汪子且志规也(其二)
明·王世贞
峨峨岩桂芬,因风来拂鼻。冉冉谷中兰,幽芳当自媚。受质宁有殊,畴能违势地。今人贵钱刀,古人贵意气。韦布而千秋,默成乃为贵。
初冬邀同社赏菊
明·区越
千山落木送高秋,老圃因仍事未休。野菊亦知重九去,冷香犹为几人留。乾坤小着风尘暗,山水长妨老大游。花下浊醪须共醉,一凭清论破闲愁。
重阳前一日林希平民部招饮丛桂山房时桃花与菊并开亦奇事也诗纪之二首(其一)
明·卢龙云
未约龙山饮,先攀桂树丛。人俱白社客,地似碧云宫。菊艳今应紫,桃花亦自红。阳和偏有意,晚暮喜春同。
用韵自述
宋·许月卿
菊花开处即重阳,月桂中秋夜夜香。紫绶象环如鲁叟,纶巾羽扇亦周郎。不忧鸿雁稻粱少,但恐鹤猿松菊荒。宰相山中书几考,清风明月老平章。
九日闭户独对菊花
清·徐荣
无人来伴赋《登楼》,负手荒篱当出游。万里山川重九节,一枝风雨故乡秋。秘钱古有苏司农,作宦今惭马少游。歌舞冈头今日酒,几人欢笑数觥筹。
次韵叶兵部九日不出十日登北高峰
宋·周紫芝
登临一笑与谁同,此事人间未易逢。莫恨清樽负重九,且看黄菊笑西风。江连碧海潮初上,山近丹霄路欲通。向晚归来得新句,便知云梦落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