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衢
舟
次
(
其
一
)
柿
叶
翻
黄
枫
叶
红
,
一
江
涨
起
芦
花
风
。
水
清
石
露
沙
痕
瘦
,
日
落
雨
来
云
意
浓
。
诗
思
动
摇
帆
影
里
,
梦
魂
摇
兀
橹
声
中
。
黄
昏
有
底
愁
如
织
,
南
外
寄
书
无
去
鸿
。
写景
抒情
秋景
写水
情感
思乡
写黄昏
节令
译文
柿叶翻黄,枫叶红艳,一江涨起芦花随风摇曳。
水面清澈,石头上露出沙痕,显得格外瘦削;太阳落山,雨落下来,云层里充满了浓郁的气息。
诗的思绪在江上的帆影里摇动,梦中的人在摇曳的橹声中徘徊。
黄昏时分,内心的忧愁如织锦般密集,想要向南方的远方寄去书信,却苦于没有传信的鸿雁。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末至冬初的江南水乡图景。柿叶黄、枫叶红,展示了秋色的丰富与深沉;一江涨起芦花风,则透露出水乡特有的生机与动感。水清石露沙痕瘦,是对环境细部之美的描摹,既写出了水质的清澈,也勾勒出滨岸石沙线条的简洁;日落雨来云意浓,则表现了天气变化的多变与丰富。诗思动摇帆影里,梦魂摇兀橹声中,是诗人在舟中所感所思。帆影摇曳,勾起行舟之思;梦魂摇兀于橹声中,则是夜深人静时分,心灵深处的波动与飘渺。黄昏有底愁如织,南外寄书无去鸿,是诗人在黄昏落幕之际所感到的忧愁,这种忧愁如同织物一般细密而深沉。南外寄书,无去鸿,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关切,虽有书信相托,但又觉得这种联系如此脆弱无力。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出诗人独特的情怀世界。
白玉蟾
1200首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