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白
山
人
孙
一
元
(
其
一
)
游
踪
奇
谲
避
秦
馀
,
行
到
苕
溪
好
卜
居
。
未
免
妻
如
何
□
肉
,
可
无
女
与
蔡
邕
书
。
知
兵
不
借
风
云
气
,
晓
事
空
驰
日
月
车
。
用
世
人
言
王
景
略
,
一
瓢
伴
我
老
樵
渔
。
山水田园
抒情
怀古
写人
写居
译文
游历的路线奇特神秘,避开了繁华的秦地,最终来到苕溪,这里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不知道妻子会如何处理(□处的内容缺失),而我没有女儿,也没有像蔡邕那样留下书法艺术供后人学习。
尽管懂得军事之学,却没有得到朝廷的垂青和器重,即便是明智地想为国效劳也只能像日夜里白日马车般空跑一场。
有人评价说王景很会做人做事,但我更愿意和他在乡野之中一同过着简朴的打猎、打鱼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理想与追求。首句“游踪奇谲避秦馀”,以“游踪奇谲”形容这位隐士的行踪飘忽不定,仿佛在逃避秦朝的苛政,暗示了他追求自由与隐逸的心境。接着,“行到苕溪好卜居”则点明了他最终选择苕溪作为隐居之地,这里环境优美,适宜居住,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未免妻如何□肉”,这一句中的“□肉”可能是指妻子的担忧或不安,表达了隐士虽然渴望自由与隐居,但也不忘关心家人,体现了他对家庭责任的承担。紧接着,“可无女与蔡邕书”则提到他希望有一个女儿,能够像蔡邕的女儿一样,学习文学艺术,传承文化,进一步展现了他对后世文化的重视和期待。“知兵不借风云气,晓事空驰日月车”,这两句表达了隐士对战争与权力的淡漠态度,认为真正的智慧并不依赖于外在的权势和风云变幻,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他追求的是内心的清明与智慧的提升,而非外在的显赫与权力。“用世人言王景略,一瓢伴我老樵渔”,最后两句引用了王景略的故事,表达了隐士愿意像王景略那样,过着简朴的生活,与自然为伴,享受平凡而真实的人生。这里的“一瓢”象征着简朴的生活,与“老樵渔”一起,构成了隐士晚年生活的写照,强调了他对自然生活和平凡幸福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隐士的生活理想和追求,展现了对自由、自然、智慧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庭责任和文化传承的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严遂成
283首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