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边塞
历史
怀古
情感
思乡
读书
战争
写景
写水
写山
咏物
历史
传记

译文

每当北方的使者来朝拜时,都会先问安,他们的敌对国度因此而感到胆寒。
十年间秦桧迟迟不肯做相,而曲端的长城防线却遭到了破坏。
采石矶上,一艘船在风浪中艰难前行,富平的战场上,五路军队展开宽阔的战斗。
记载传世之人的功过如何排序,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像在南轩这样的历史巨变之下更是如此。

赏析

此诗《过符离读张忠献公传书后》由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诗中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功过的深刻思考。首联“北使来朝辄问安,隐然敌国胆先寒”,以北使入朝问安之事,暗喻国家间微妙的紧张关系,隐含着敌对国家的恐惧,巧妙地展示了外交与军事的双重考量。颔联“十年作相迟秦桧,万里长城坏曲端”,将张忠献公与秦桧、万里长城与曲端进行对比,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与影响。秦桧作为奸臣,其形象与张忠献公形成鲜明反差,而万里长城与曲端的破败,则象征着国家防御力量的削弱,暗示了历史的兴衰更替。颈联“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采石之战和富平之战,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同时也反映了张忠献公在这些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和战略智慧。尾联“传中功过如何序,为有南轩下笔难”,提出了对历史人物功过评价的疑问,引出对历史记载与个人主观判断的思考。南轩可能指的是宋代哲学家朱熹的别号,此处借以表达对历史评价复杂性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书写者面临的难题的同情。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

严遂成

283首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