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坡
书
院
与
允
山
禅
丈
夜
坐
爱
与
名
僧
对
,
廊
阴
浸
碧
池
。
竹
非
因
月
瘦
,
山
不
压
云
痴
。
暮
气
鹤
飞
杳
,
秋
容
枫
落
迟
。
一
声
清
磬
寂
,
正
上
佛
灯
时
。
写景
抒情
秋景
情感
山水
禅意
读书
夜坐
赞美
传赞
译文
我爱与名僧对话,那清幽的回廊倒映在碧绿的池水中。
竹林并不因为月色而显得瘦弱,山峦也不会因为云雾的痴迷而感到压抑。
傍晚的雾气中,鹤飞得高远无踪,秋天的景色中,枫叶飘落得缓慢而从容。
一声清越的磬声在寂静中回荡,正是佛灯亮起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东坡书院与名僧允山禅丈共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静谧而富有禅意的氛围。首联“爱与名僧对,廊阴浸碧池”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环境,诗人与名僧相对而坐,周围是被月光浸润的碧绿池塘,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雅致。颔联“竹非因月瘦,山不压云痴”运用拟人手法,竹子并非因为月光而显得瘦削,山也不因云雾而变得痴傻,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颈联“暮气鹤飞杳,秋容枫落迟”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鹤影在暮色中渐渐消失,枫叶在秋风中缓缓飘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尾联“一声清磬寂,正上佛灯时”以清脆的钟声结束,点明了时间的流转,同时也暗示了佛教修行中的寂静与觉悟,呼应了诗题中的“佛灯时”,深化了主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意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严遂成
283首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