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赠别
友情
季节
秋天
赞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尘事纷如扫”,以“尘事”喻指世俗的烦恼与杂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逃离之意。“纷如扫”则强调了这种烦恼如同尘埃一般,随时可能被清除,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净化的决心。次句“僧窗对竹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僧人的窗户正对着翠绿的竹林,竹叶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宁静与生机。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僧人生活环境的清幽,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而纯净生活的向往。后两句“欲酬清静债,一岁五番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清静生活的渴望。这里的“清静债”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债务,而是指诗人内心对于平静、清净生活的追求与渴望。他希望每年能够有五次机会,去体验和感受这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生活状态。这既是对僧人生活方式的羡慕,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呼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普遍心态。

猜您喜欢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东望花楼会不同,西来双燕信休通。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得黄太史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十字扇面,以归友人
元·范梈
豫章先生行孝友,作书往往心应手。想当挥汗临风时,不在荔枝与春酒。竹枝歌中喜鹊鸣,食莲感秋思弟兄。素纨便面大如斗,送与君家作千寿。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送友人边游
唐·黄滔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次韵元素赋余新居
宋·周紫芝
一樽能此共窥临,草色凄迷步履深。黄帽青鞋聊偃蹇,白衣苍狗自浮沉。瓮头酒熟须同把,窗下诗成亦共吟。待得吾庐真可爱,更须绕屋树成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