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秋
前
偶
赋
四
首
(
其
三
)
一
杯
浓
露
滑
如
饴
,
灌
溉
清
凉
可
疗
饥
。
毕
力
石
田
嗟
已
晚
,
空
山
何
处
采
灵
芝
?
节日
秋节
写景
抒情
哲理
秋天的词
赞美自然
咏物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中秋前夕,诗人偶然赋诗四首中的第三首,通过一杯浓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首句“一杯浓露滑如饴”,以“浓露”比喻露水的浓郁与甘甜,如同蜂蜜一般滑润,生动地描绘出露水的诱人与甜美。这不仅是一杯露水的描述,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仿佛在品尝大自然的馈赠时,心灵得到了滋养与满足。次句“灌溉清凉可疗饥”,进一步阐述了露水对于心灵的滋润作用,如同清凉的泉水,能够洗涤心灵的尘埃,缓解精神上的饥渴。这里不仅指物质上的饥饿得到满足,更是心灵上的饥渴得到慰藉,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追求的重视。后两句“毕力石田嗟已晚,空山何处采灵芝?”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机会错过的感慨。面对辛勤耕耘的石田,感叹时光已晚,无法再收获灵芝,暗喻人生中许多美好事物的错过,充满了遗憾与无奈。同时,“空山何处采灵芝?”的疑问,既是对自然界的探索,也是对内心深处未知领域的追寻,寓意着对理想与追求的不懈探索。整首诗通过一杯露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机会错过的感慨,情感丰富,寓意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哲理的独特思考。
虞集
473首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金液还丹歌(其十七)
唐·元阳子
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希。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