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坤
山
月
岩
寺
陈
铁
峰
孟
我
疆
诸
君
会
讲
处
也
何
代
标
金
刹
,
层
崖
半
倚
天
。
松
门
低
落
日
,
石
窦
泻
鸣
泉
。
野
旷
寒
烟
积
,
山
高
细
路
悬
。
因
怀
莲
社
客
,
惆
怅
讲
堂
前
。
写景
山水
怀古
惆怅
地点
写景
山水
怀古情感
惆怅之情
坤山月岩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坤山月岩寺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首句“何代标金刹”,以疑问开篇,引人遐想这座寺庙自古以来的辉煌与庄严。接着“层崖半倚天”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崖之高峻,仿佛与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松门低落日”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金色阳光洒在松林间的画面,既烘托了时间的流逝,又增添了画面的温暖与和谐。“石窦泻鸣泉”则将视线转向山间清泉,泉水从岩石缝隙中潺潺流出,发出悦耳的声音,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野旷寒烟积,山高细路悬”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野的辽阔与寂静,寒烟笼罩着广阔的田野,而山路则在高耸的山峰间蜿蜒盘旋,显得异常险峻。这样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示了探索与挑战的精神。最后,“因怀莲社客,惆怅讲堂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莲社,是佛教中的一个团体,此处借指僧侣或学者的聚会场所。诗人站在讲堂前,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知识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坤山月岩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宁静,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