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赐
四
十
首
(
其
十
三
)
端
午
赐
黄
金
艾
叶
银
书
灵
符
等
物
岁
以
为
常
芙
蓉
阙
下
玉
书
宣
,
午
日
恩
颁
侍
从
前
。
宝
叶
光
分
仙
岛
月
,
灵
符
香
缀
御
炉
烟
。
岁
时
旧
自
荆
人
记
,
风
俗
曾
经
汉
史
传
。
闻
道
宸
游
临
太
液
,
龙
舟
凤
管
画
楼
边
。
节日
端午
写物
赐物
纪事
译文
芙蓉殿前宣读玉书,在正午时分,我侍奉在君王前接受恩赐。
仙岛上的宝叶分外有光泽,神秘的符文和香料的气息萦绕在御炉的烟气中。
年复一年的传统习俗自有荆人(指楚人)所记述,风俗习惯的源头可追溯到汉代的历史记载中。
听说皇帝的巡游即将来到太液池,龙舟和凤管就在画楼边等待。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于慎行的《纪赐四十首·其十三》描绘了皇帝在端午节时对臣子的恩赐情景。"芙蓉阙下玉书宣",形象地展现了皇家殿堂中颁发圣旨的庄重场面,"午日恩颁侍从前"则表达了臣子们受到恩典的荣幸和对皇恩的感激。"宝叶光分仙岛月,灵符香缀御炉烟"两句,通过比喻,将赐予的黄金艾叶和灵符比作仙岛月光般珍贵,又带有神圣的香气,增添了仪式的神秘与尊贵。"岁时旧自荆人记,风俗曾经汉史传",说明这种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珍视和传承。最后两句"闻道宸游临太液,龙舟凤管画楼边"描绘了皇帝在太液池畔游玩的盛况,伴随着龙舟竞渡和音乐声,展现出节日的热闹与皇家的欢乐气氛。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端午赐物的场景,既体现了皇家的威严,也传达了节日的喜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赤郊迎神
唐·不详
青阳节谢,朱明候改。靡草彫华,含桃流彩。虡列钟磬,筵陈脯醢。乐以迎神,神其如在。
恭纪恩赐诗(其二十四)赐御药如意饮五贴谕曰能治百病以八月望日修合
明·严嵩
按得千金御药方,合时分取桂轮香。圣人一体君臣义,百病祛除保寿康。
端午帖子(其二)太上皇后阁
宋·周必大
积雨收梅夏,清风度麦秋。六宫争献寿,不觉月沉钩。
春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其三)
宋·司马光
脍肉纷银缕,兰芽蔟紫茸。太官遵旧俗,岁岁与今同。
端午贴子词·皇帝阁六首(其三)
宋·周麟之
日永三星正,风薰万宇凉。要知垂艾意,期与庶民康。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
宋·苏辙
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倾囷计口卖馀粟,买箔还家待种生。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锄镈资男耕。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酒肴劝属坊.....
端午偕补金小岩半樗山子光云守之观竞渡遂至海幢寺还过洋商肆楼登海珠寺炮台(其一)
清·李兆洛
且泛蒲觞莫放空,莲青藕白荔支红。星星蜃气兼朝雨,猎猎樯旗飐海风。苍兕练多金鼓习,岛夷驯久岁时同。云溪绿柳应无恙,何日听歌画舫中。
田园秋日杂与四首(其三)
明·蒋山卿
久作山林客,虚为野老知。鹤衣行曳屦,乌帽坐弹棋。煮茗频烧竹,炊羹旋刈葵。来朝菊花节,相约过东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