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日
南
溪
会
集
七
夕
始
迎
秋
,
溪
亭
复
此
游
。
午
凉
慵
举
扇
,
夕
雨
罢
登
舟
。
倚
杖
窥
云
树
,
停
杯
待
女
牛
。
只
怜
天
上
夜
,
亦
向
此
时
愁
。
写景
秋景
七夕节
地点
溪亭
抒情
七夕节情感
秋天情感
译文
七夕时节的秋意刚刚来临,我又来到溪边的亭子游览。
午后的凉意让我懒得再摇扇子,傍晚的雨后我乘船登岸。
我倚靠着拐杖欣赏云中的树木,停下酒杯等待织女和牵牛星的出现。
只有怜悯天上的人们,他们在这个时刻也正为相思而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时在南溪的一次聚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傍晚的自然景色与节日氛围。首联“七夕始迎秋,溪亭复此游”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七夕节标志着秋天的到来,人们在溪边的亭子中再次相聚,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季节更替感的氛围。颔联“午凉慵举扇,夕雨罢登舟”描绘了午后的凉爽与傍晚的雨后景象。午间微风习习,无需扇子驱热;傍晚时分,雨过天晴,不再需要乘船出行,这些细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生活情趣的追求。颈联“倚杖窥云树,停杯待女牛”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期待。倚着拐杖,他静静地观察着云雾缭绕的树木,等待着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时刻的到来,这一细节充满了浪漫色彩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尾联“只怜天上夜,亦向此时愁”则表达了诗人对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感慨。虽然他们得以短暂相聚,但诗人却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分离之苦,这种情感超越了个人的欢乐,触及了对永恒爱情与命运无奈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节日之乐以及对爱情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七夕同丁计部蔡刑部欧博士集沈刑部宅观沈石田山水得秋字
明·黎民表
长安木叶下新秋,坐对双星缓客愁。明月渐收藏扇箧,凉风偏在曝衣楼。休文词赋缘多病,宗炳琴尊托卧游。谁道七襄难报赠,才人先有夜光投。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湖寺拥碧轩
元·张雨
喧寂一尘隔,湖滨出宝坊。荷阴分补衲,水气杂烧香。书勘乌皮几,茵敷白?床。从来已公屋,诗客许徜徉。
滆湖
清末近现代初·缪荃孙
一碧到天际,西南望滆湖。夕阳下高树,秋雪点残芦。水市鱼虾贱,粳田雁鹜呼。惭无王恽手,清景恐难摹。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