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闲适
落日
四季
夏季
鱼鸟
石桥

译文

在池水旁,有亭台建得十分深幽,这些亭台建筑建在石桥的西侧,四周被连绵的山峰所环绕。
蜿蜒曲折的水流最终流到岸边并回到通道中,人们也种下了新的松树,形成了树林。
天空中云霞时常出现又时而隐去,仿佛是镜中浮沉的鱼鸟一起生活,十分和谐。
我的闲心暂时并不想去答谢那渔父的好意,在落日之下,我选择安静地在这苍茫的水面上自我吟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南池水亭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池塘、亭台、石桥、万峰、流水、新松、云霞、鱼鸟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首联“池上亭台卜筑深,石桥西畔万峰阴”,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环境的幽深,池塘边建有精巧的亭台,石桥西侧是连绵的山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颔联“流来曲水回通岸,栽就新松稍作林”,进一步描绘了池塘中的水流曲折环绕,与岸边相接,新栽的松树形成一片小树林,既增添了生机,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颈联“天杪云霞时隐见,镜中鱼鸟共浮沉”,通过“云霞”、“鱼鸟”的动态描写,展现了天空与水面的交融,云霞时隐时现,鱼儿和鸟儿在水中自由游弋,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变幻莫测和生命的自由自在。尾联“闲心未欲酬渔父,落日沧浪静自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虽有渔父之问,但诗人并未急于回应,而是选择在落日余晖中,独自吟唱,享受这份宁静与自我反思的时光。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登泰岳二首(其二)
明·尹台
夙忆名山北岸冠,天风海日振穹峦。金庭景倒三千界,玉栈云飞十八盘。九节自携青竹杖,三花谁扫碧霞坛。翛然下览众山小,矫首苍茫六合宽。
樟树镇五公寺
元·何中
久幽厌拘维,暂弛欣舒散。近关得禅扉,择步历苍藓。沈沈松阴重,滟滟水光远。残花起馀香,乳禽响新啭。虚廊清昼长,高僧坐谈简。学空素所昧,虑妄还自遣。移晷始知归,生烟满林晚。
鹦鹉曲·溪山小景
元·冯子振
长绳短系虚名住。倾浊酒劝邻父。草亭前矮树当门,画出轻烟疏雨。看燕南陌上红尘,马耳北风吹去。一年年月夜花朝,自占取溪山好处。
九华山歌送施幼淳省元南还青阳省觐
明·于慎行
九峰名九子,幻作九莲花。去天不知尺有几,晴空片片飞丹霞。南宫才子江东客,笔带九华峰顶色。学书欲作万人敌,一日声名倾上国。青春谒帝入神京,黄石寻师驻谷城。经术远宗燕太傅,门.....
香山来青轩
明·孙承恩
矗矗群峰列画屏,四时空翠落檐楹。青山与我皆无意,那得机心管送迎。
神山寺访僧
宋·林景熙
独客无清伴,高僧住别村。空山卓锡影,断石系舟痕。风细松生籁,沙虚竹走根。小亭閒坐久,落日啸孤猿。
过洞庭湖
唐·许棠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得于鳞书二首(其二)
明·宗臣
旧侣淹漳水,新诗寄汉关。凤麟千古色,鹓鹭众人班。易侧乾坤目,宁开案牍颜。蹇帷犹有赋,落日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