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抒情
离别
送别
怀古
地点
母爱

译文

鲤鱼跃动,水面泛起绿色的波纹;枯萎的芦苇折断,寒风中传来玉一般的鸣声。
船工的呼声催促着清晨的渡船,渡过江心;突然听到吴地的少年唱起旧时的曲调。
杨郎年轻气盛,轻易地告别了离别;他身上佩戴着三尺长的光芒练带,显得英俊潇洒。
在虎丘山头等待着月亮升起;在灵岩洞口观看云朵飘飞。
身上穿着梅花雪花点饰的衣衫;慈爱的母亲倚着门框,听着马儿归来的声音。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贡师泰的《吴中曲送杨伯几南游》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送别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深情。首先,“鲤鱼风起波纹绿”,开篇以动态的景象引入,风起时湖面泛起层层绿波,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生机。接着,“枯葭折蘤啼寒玉”一句,通过枯芦苇和寒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为后文的离别之情做了铺垫。“榜声催晓渡江心,蓦听吴娃旧时曲”,随着划船声唤醒了清晨,突然传来熟悉的吴歌,这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也预示着离别的伤感。接下来,“杨郎年少轻别离,三尺光芒练带垂”,诗人通过描述杨郎的年轻与轻率,以及他腰间三尺长剑的装饰,不仅展现了人物的英姿,也暗示了他即将踏上旅途的决心与勇气。“虎丘山头候月出,灵岩洞口看云飞”,这两句描绘了杨郎在旅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虎丘山头等待月亮升起,灵岩洞口观赏云彩飘动,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旅途中的期待与憧憬。最后,“梅花雪点身上衣,慈母倚门听马归”,以梅花点缀衣物和慈母倚门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结束全诗,既表达了对杨郎旅途平安的祝愿,也寄托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送别场景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人情味,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贡师泰

181首
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