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咏物
写花
梅花
春日
抒情
赞美
写鸟
地点
扬州
情感
思乡
佳节
人日

译文

白话译文:车马繁闹,热闹游赏;诗兴随风,飘向扬州。
白话译文:落花正好用来装饰宫人的额头;但美好的梦境却难以在远方实现。
白话译文:早晨的纱罩下透出淡淡的香气和朝影;雪花飘落,寒冷的玉质景象在中午的柔风中显得分外柔和。
白话译文:一整天都能听到绿树间黄莺的鸣叫;树下的歌声传来,好像是莫愁女在歌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梅花盛开时节一同探访梅花的情景,充满了春日的生机与诗意。首句“门外钿车事冶游”,以钿车代指女子出游,点明了访梅活动的背景,同时也暗示了女性角色的参与,为后续的场景铺垫了浪漫的氛围。“水曹诗兴寄扬州”一句,巧妙地将访梅活动与古代文人的诗兴联系起来,扬州作为古代文化繁荣之地,象征着诗人的灵感与追求。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梅花之美的赞叹,也暗含了诗人借梅花抒发内心情感的意图。“残英正值妆宫额,清梦何堪隔陇头。”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诗人的思绪。残花如同女子精心装扮的面容,清梦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而“隔陇头”则可能象征着距离或时间的阻隔,增加了情感的深度和层次。“纱罩瘦香朝影晕,雪飞寒玉午风柔。”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风貌。早晨的阳光下,梅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仿佛被一层轻纱笼罩;午后的微风中,雪花般的花瓣轻轻飘落,如同寒玉般晶莹剔透,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生动的画面感。“绿阴尽日闻莺语,树底歌来拥莫愁。”最后两句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文的欢愉融合在一起。绿荫覆盖的树下,黄莺的歌声不绝于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拥莫愁”则可能是一种隐喻,表达了一种温馨和谐、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与前文的访梅活动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日画卷。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访梅活动的美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人文情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