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冬日
抒情
离别
离别
送别情感

译文

译文:密集的雪花飘落在漫长的路上,近郊的天空中弥漫着浮云。
译文:愿随风浪飘荡,不管前路如何艰辛,我都要在田野里询问砍伐茅草的事宜。
译文:想要构思一篇深奥的诗篇,行动上却只能接受白色(或许指年老或其它含义)的嘲讽或戏谑。
译文:受伤的鸟儿在寒冷的天气中绕着树飞,它不知道哪里才是它安全的巢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下的旅途之感,以及对归宿的思考。首句“密雪霏长路”,以“密雪”形容雪花之密,“霏”字生动地表现了雪花飘落的情态,而“长路”则暗示了诗人行进的距离与时间。接着“浮云遍近郊”,将视线从地面拉高,展现了广阔无垠的云海,与前句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寂的氛围。“风波甘泛梗,田里问诛茅”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生比作在波涛中漂浮的木梗,表达了人生的艰辛与不确定性;“田里问诛茅”则可能是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自嘲。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欲拟思玄赋,行从尚白嘲”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要创作如《思玄赋》般深邃的作品,但又在现实中选择了“尚白嘲”的方式,即以幽默或讽刺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释放,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最后,“伤禽寒绕树,何处是安巢”以受伤的鸟儿环绕着树木寻找栖息之地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同时也寄托了对稳定、安全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勇气和智慧。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