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寒
行
穷
冬
北
上
太
行
岭
,
霰
雪
糺
结
风
峥
嵘
。
熊
潜
豹
伏
飞
鸟
绝
,
一
径
仅
可
通
人
行
。
僮
饥
马
羸
石
磴
滑
,
战
慄
流
汗
皆
成
冰
。
妻
愁
儿
号
强
相
逐
,
万
险
历
尽
方
到
并
。
并
州
从
来
号
惨
烈
,
今
日
乃
信
非
虚
名
。
阴
烟
苦
雾
朝
不
散
,
旭
日
不
复
能
精
明
。
跨
鞍
缆
辔
趋
上
府
,
发
拳
须
磔
指
欲
零
。
炭
炉
炙
砚
汤
涉
笔
,
重
复
画
字
终
难
成
。
谁
言
醇
醪
能
独
立
,
壶
腹
迸
裂
无
由
倾
。
石
脂
装
火
近
不
热
,
蓬
勃
气
入
头
颅
腥
。
仰
惭
鸿
雁
得
自
适
,
随
阳
南
去
何
溟
溟
。
又
惭
鳦
鸟
识
时
节
,
岩
穴
足
以
潜
微
形
。
我
来
盖
欲
报
恩
分
,
契
阔
非
徇
利
与
荣
。
古
人
有
为
知
已
死
,
只
恐
冻
骨
埋
边
庭
。
中
朝
故
人
岂
念
我
,
重
裘
厚
履
飘
华
缨
。
传
闻
此
北
更
寒
极
,
不
知
彼
民
何
以
生
。
写景
写山
写雪
写风雨交加
表达感念
悲愤
悼亡
边塞
征戍
情感
思乡
译文
翻译:在寒冷的冬天向北走上了太行山,雪花和霜冻交织着,使山岭显得峥嵘险峻。
熊和豹都潜藏起来,飞鸟也消失了,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供人行走。
随行的人饥饿,马匹瘦弱,石阶湿滑难行,大家都战战兢兢、流汗不止,连汗都结冰了。
妻子忧愁,孩子啼哭,我们勉强互相扶持着前行,经历万般艰险才到达并州。
并州自古以来就以惨烈著称,今天才真正相信这并非虚名。
阴沉的烟雾和苦涩的雾气早晨都不散去,太阳无法照射出明亮的光芒。
上马抓紧缰绳赶往府上,拳头紧握、指关节突出、冷汗淋漓。
用炭火来加热砚台,热水用来沾湿笔尖,然而手却抖得无法正常写字。
谁说美酒能独立带来快乐?此刻我的酒壶破裂,无法再倒出酒来。
即使接近火源的石脂也无法加热到炽热,那火焰中冒出的气使得我感到头脑中充满了腥味。
仰头看着鸿雁能够自由自在地向南飞去,我则惭愧自己无法像它那样自由自在。
又看那些鸟儿认识季节变换的规律,而我却被困在此处,可以隐匿身形却不能回归故乡。
我之所以来这里是为了报答恩情,虽然与家人分别、四处漂泊,但并非为了追求名利。
古人中有人为了知己而死,我担心自己也会像他们一样被埋在边疆的寒骨之中。
中原的故友们是否还记得我?他们身着华丽的衣服和厚重的皮毛大衣在京城中游走。
听说这里再往北更冷,不知道那里的百姓是如何生存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艰难跋涉于严冬之中北上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顿的无奈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穷冬北上太行岭,霰雪糺结风峥嵘。" 这两句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寒冷而艰险的场景,"穷冬"指的是最冷的时候,而"霰雪"和"风"则加强了环境的恶劣。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困境,"熊潜豹伏飞鸟绝,一径仅可通人行。" 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在严冬中的萧瑟景象,而"僮饥马羸石磴滑,战慄流汗皆成冰。" 则展示了旅途的艰辛和个人生理上的痛苦。"妻愁儿号强相逐,万险历尽方到并。" 这里诗人开始表达对家庭的思念和不安,虽然经历了无数危险,但最终还是到了目的地。接着的几句则是对并州恶劣名声的印证。"阴烟苦雾朝不散,旭日不复能精明。跨鞍缆辔趋上府,发拳须磔指欲零。" 这些描写强化了环境的阴冷与个人的身体状况。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继续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困顿,以及对酒精作用的怀疑和不满。最后几句则转向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力感。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深刻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透露着诗人内心深处的不易和对生命温暖的一种渴望。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您喜欢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雨雪曲
南北朝·张正见
胡关辛苦地,雪路远漫漫。含冰踏马足,杂雨冻旗竿。沙漠飞恒暗,天山积转寒。无因辞日逐,团扇掩齐纨。
匏瓜诗(其一)
元·魏初
出城十里馀,小小筑园圃。墙颓补青山,月冷杵秋黍。萧然无人来,风叶拥庭户。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其二)
清·丘逢甲
楼台高占好林峦,曾写春愁此倚栏。云物与时同变换,文章有泪下孤寒。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
春寒
清末近现代初·施梅樵
群山匿影雪漫空,不见朝曦入泮宫。天酿冻云花未放,人沽浊酒火初红。薄衾惊散还家蝶,远道愁驱过客骢。痴望晴和生暖气,坐看燕子舞帘栊。
寄友人作
元·陈宜甫
年壮共嗟吾与君,苦愁诗思乱纷纷。边城古路开残雪,夜月孤鸿叫断云。天远望乡怀渺渺,岁穷流水叹沄沄。眠醒独更堪清冷,烟陇空寒山笛闻。
灵叟归蜀
宋·释智朋
半生清苦衲无畦,惟有莎庭积雪知。眼带东南海色碧,莫和烟雨看峨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