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安
杂
诗
十
首
·
喷
玉
泉
苍
崖
双
起
秋
云
齐
,
乱
峰
迸
出
如
攒
犀
。
石
棱
涩
不
容
马
蹄
,
下
马
步
入
荆
榛
蹊
。
瀑
泉
沃
雪
拖
白
霓
,
落
潭
横
引
成
清
溪
。
老
木
长
藤
咫
尺
迷
,
兴
阑
欲
出
忘
东
西
。
写景
山水
瀑布
老木长藤
秋季风光
大自然奇景
译文
两座陡峭的山崖上,秋天的云层相互汇集。凌乱的山峰似乎有如众多犀牛涌出。
山间石头形状尖锐而崎岖,让马匹无法前进。于是我下马,踏入布满荆棘的林间小路。
瀑布的流水如白雪中流动的银色白霓,冲入水潭,形成了清澈的溪流。
老树和长藤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迷路。当我兴致消散时,我忘记了东西方向,想要出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山川的画面,诗人以精湛的笔触勾勒出一处险峻而幽深的自然景观。开篇两句“苍崖双起秋云齐,乱峰迸出如攒犀”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山势描写得雄伟而又险恶,仿佛是天然的长城,阻隔了视线与通途。紧接着,“石棱涩不容马蹄,下马步入荆榛蹊”则更进一步强调了地形的崎岖和路径的艰难,让人不得不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穿行其间。中间两句“瀑泉沃雪拖白霓,落潭横引成清溪”转而描绘水景,从奔腾的瀑布到平缓的小溪,展示了自然界水流变迁的多姿多彩。最后,“老木长藤咫尺迷,兴阑欲出忘东西”则以古树与攀爬的藤蔓作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让人仿佛遗忘了尘世间的一切纷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和情感的投入,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您喜欢
三级泉
宋·白玉蟾
缘溪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九层峭壁刬春空,三级鸣泉飞暮雨。落日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雪飘缕。点点溅湿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朝来似展朝.....
湖中望匡庐瀑布(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随风泉作态,欲落故盘旋。马尾飘天半,光摇双剑边。
石门瀑布
明·林大春
瀑布出空微,谁能测化机。有无看不定,声色总俱非。着地珠为沼,穿林翠拂衣。长疑风雨至,化作烟云飞。
入深
清·爱新觉罗·弘历
谷抱山还叠,行行渐入深。居然参理窟,飒尔对寒林。云里辨峰影,冰间涩瀑音。迫霄精舍搆,涯涘许谁寻。
由江津取径綦江途中杂咏八首(其五)
清·缪庭桂
橘刺钩帷露未晞,斑斓怪石卧苔矶。悬崖忽断寒风飒,瀑布千重作雪飞。
瀑布
宋·钱闻诗
河汉遥分一派轻,望中渺渺白蛇形。谁教来自半天上,穿破千寻碧玉屏。
看瀑
清·性本
山桥独立竟忘归,贪看悬厓瀑布飞。苍翠重重得刹隐,轻风送出磬声微。
瀑布
清·王大作
曾闻拟海立,今信有泉飞。绝壁风霆斗,青霄烟雨霏。光寒秋客袂,雪濑宕渔矶。晚渡石桥去,真同雁荡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