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浮
云
一
消
散
,
星
斗
粲
长
天
。
浩
露
洒
翠
柏
,
清
香
生
白
莲
。
体
凉
犹
衣
葛
,
耳
静
已
无
蝉
。
坐
久
群
动
息
,
秋
空
唯
寂
然
。
写景 - 秋夜
抒情
秋天
写山
自然
译文
浮云消散后,明亮的星斗闪烁在夜空之中。
洁白的露水洒在翠绿的柏树上,淡雅的香气从盛开的白莲中散发出来。
身体虽感凉爽,却仿佛穿着细葛布的衣服;耳边已经没有了蝉鸣声,宁静的耳旁别有一番安静的气息。
久坐后周围的活动声逐渐平息,秋天的天空只有寂静和静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静谧的夜晚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对自然美的欣赏。"浮云一消散,星斗粲长天。" 这两句写出了夜空中云雾散去之后,璀璨如织的星辰显露无遗,呈现出一种浩瀚广阔之感。"浩露洒翠柏,清香生白莲。" 浓重的露水滴落在翠绿的柏树上,而远处则有清新的香气从洁白的荷花中散发,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表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与纯净。"体凉犹衣葛,耳静已无蝉。" 这两句表明夜晚的温度已经下降,甚至可以感受到像穿着葛衣一样的清凉,而在这宁静中,再也听不到夏日常有的蝉鸣声,这是对秋夜特有氛围的描写。"坐久群动息,秋空唯寂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生灵都归于沉睡,只剩下广阔无垠的秋夜天空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寂静感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声音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深秋之夜独特情感的体验,以及他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