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火
性
何
如
水
性
柔
,
西
来
东
出
几
时
休
。
莫
言
通
海
能
通
汉
,
虽
解
浮
舟
也
覆
舟
。
湘
浦
暮
沈
尧
女
怨
,
汾
河
秋
泛
汉
皇
愁
。
洪
波
激
湍
归
何
处
,
二
月
桃
花
满
眼
流
。
写水
写景
怀古
抒情
写桃花
写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火性与水性的不同,表达了水的力量和无常,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漂泊和感情的起伏。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自然界,将湘浦、汾河等地理实体融入情感之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积淀。"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 这两句通过对火与水本性的比较,揭示了水的流动不息和柔软无形,它可以从西方到东方,不知疲倦。这里的“休”字意味着水永远在运动中,没有止境。"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这两句则表明尽管水能够连接大海与黄河,但它同时也是可能使船只翻覆的力量。这两者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和危险性。"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 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将湘江边晚上的沉静与尧帝女儿之悲哀联系起来,同时将汾河的秋天泛舟与汉朝皇帝的忧愁相连,这里蕴含了深深的情感和对过去历史的回忆。"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最后两句则描绘出汹涌澎湃的水流最终将去向何方,以及在二月时节,桃花盛开却也带来了一片哀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整首诗通过水这一元素,展现了动与静、柔与刚、力量与脆弱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所激发的人类情感。
徐夤
267首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