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写景
怀古
写花
黄花
咏物
凫雁
思乡
忧民
节令
秋节
哲理

译文

第一句“眼看时事又更新,尚对黄花笑逐臣。”的译文是:眼看着时局不断变化,我却依旧对着黄花(可能是菊花)欢快地笑。
第二句“凫雁往来缘底事,功名真复付何人。”的译文是:凫雁来来往往究竟为了何事?功名利禄最终又交托给了谁?

赏析

这首诗《观近报》由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时局变迁的感慨与对功名世事的反思。首句“眼看时事又更新”,诗人以直观的感受开篇,点明了时间的流转与世事的更迭,暗示出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和时间的无情。这一句既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也蕴含着对过往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待。次句“尚对黄花笑逐臣”,则在对比中深化了主题。黄花,即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而“逐臣”则是被放逐或贬谪的官员。这里,诗人将菊花与逐臣并置,形成了一种反差,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身处逆境之人的同情与关怀。菊花的“笑”字,更是赋予了这一场景以生动的情感色彩,使得画面更加鲜活,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后两句“凫雁去来缘底事,功名真复付何人”,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人以“凫雁”比喻人,探讨了人们在社会中的流动与变迁,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同时,通过“功名”这一概念,触及了个人追求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生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深刻问题: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真正的功名与价值究竟应该由谁来评判?这一问,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个体命运的关切,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思考。综上所述,《观近报》通过对自然景象与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对于时代、人生与价值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上的美感,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