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至
日
太
史
登
台
书
云
物
至
日
行
时
令
,
登
台
约
礼
文
。
官
称
伯
赵
氏
,
色
辨
五
方
云
。
昼
漏
听
初
发
,
阳
光
望
渐
分
。
司
天
为
岁
备
,
持
简
出
人
群
。
惠
爱
周
微
物
,
生
灵
荷
圣
君
。
长
当
有
嘉
瑞
,
郁
郁
复
纷
纷
。
写景
咏物
赞美
节日
冬至
抒情
官职
礼仪
译文
到了冬至时节行礼仪,登上高台按礼法约定相聚。
官员被称为伯赵氏,能辨别象征五方的云彩。
白天的漏刻刚开始计时,遥望阳光逐渐西斜。
掌管天文历法为新年做准备,手持简册走出人群。
皇上的仁爱遍及细微之物,万物生灵都感戴圣君的恩泽。
常常会有吉祥的征兆,茂盛而纷繁展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史在太阳当空之时,登上瞭望台观察天象并记录云物的景象。其中,“至日行时令”表明了太阳正午时分的重要性,而“登台约礼文”则显示出古代官员对于仪式和文献的重视。诗中的“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一句,透露出官员对天象的识别能力,这里的“伯赵氏”可能是指太史的某种称谓或职位。而“色辨五方云”则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分类。“昼漏听初发,阳光望渐分”两句通过对日晷(昼漏)和阳光变化的描绘,强调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主题。太史在这里扮演着记录和解读自然规律的角色。“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群”表明了太史的职责是为了年终的总结准备,而他走出人群则显示其独立性和专业性。“惠爱周微物,生灵荷圣君”两句强调了统治者对天下万物的关怀和民众对于圣明君主的感激之情。最后,“长当有嘉瑞,郁郁复纷纷”表达了一种美好祥瑞持续存在的愿望,以及这种吉祥气氛如同云朵一般浓厚而弥漫。整首诗通过对太史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官员对于天文观测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维护国家礼仪和解读自然规律中的角色。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君主惠泽和祥瑞的美好愿望。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