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前
韵
饯
张
簿
(
其
一
)
莫
讶
城
南
一
再
过
,
老
怀
无
奈
别
离
何
。
承
恩
未
及
瓜
时
代
,
善
政
犹
存
麦
秀
歌
。
此
日
功
名
扬
旧
德
,
当
年
经
术
亚
前
科
。
宾
鸿
去
尽
青
天
远
,
独
立
看
云
慷
慨
多
。
送别
离别
情感
怀古
抒情
地点
城南
赞美
读书
记事
译文
不要惊讶城南我会再来一次,我的心情无可奈何,离别之情难以言表。
承蒙恩惠,我还没有到达瓜代的时期(指任期未满),善良的政治举措仍然留存,就像麦秀之歌一样流传。
今天的功名声望延续了过去的德行,当年的经学学问也超过了前代的科举成绩。
宾鸿已经飞尽,青天高远。我独自看着云朵,心中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的《次前韵饯张簿(其一)》。诗人通过描绘城南的再次经过,表达了对老友即将离去的无奈之情。"承恩未及瓜时代,善政犹存麦秀歌"两句,暗示了友人虽未及大展宏图,但其善政仍让人怀念,如同麦秀之歌流传民间。接着,诗人赞美友人的功名与学问,说他的成就堪比昔日科举佳绩。尾联"宾鸿去尽青天远,独立看云慷慨多"则以鸿雁比喻友人离去,自己独自面对空旷的天空,流露出对友人深深的离别感慨和对未来的慷慨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品德的赞赏。
蓝仁
525首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