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山水
写景
怀古
抒情
赞美
传赞
成都
地点
青城

译文

青城山上的高人如云霄般高远,乡野的老人未曾见过他们,但应该先听闻他们的名声。
朝日初升,我仿佛从画图中看到了他们,擦亮了我的双眼,激发了我去深入山谷,探寻其源头。
四川地区有众多壮观的景象,这些景色被冠以雄伟之名,与五岳相互尊重。
过去的汉朝时期,有老仙人在这里炼丹。他们的井灶如今仍存。
二十四处道观受到神明的庇护和呵禁,鬼魅等不得侵扰其中的人群。
后来有更多的士人选择隐居生活,他们在深林里采药、寻觅灵芝。
有时樵夫误入老人的村落,这个村子里的长子传给幼子,世代流传。
马卿在东南方向谋求俸禄,心中却思念着山林,希望能早日归去。
现在圣明的朝代非常重视养老,春风将为他们送去鲜艳的衣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青城山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首句“青城丈人高入云”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山势之高峻,如同仙人居住之地。接着,“野老未识应先闻”暗示了山中隐者的传说和神秘气息。诗人通过“画图朝开拭我目”表达对画卷的欣赏,进而想象深入山谷探寻其根源。诗中提到四川被誉为雄壮之地,五岳之中也有其独特地位。历史上的汉代,有老仙伯在此炼丹,丹灶遗迹至今犹在,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远影响。接下来描述了二十四治的呵禁制度,保护了百姓免受邪祟侵扰。诗人还提及后世众多隐士在此采药修行,如“樵夫误到老人村”,反映出山中隐居生活的宁静与传承。马卿作为大使,虽然身在东南,心向山水,表达了归隐的愿望。最后,诗人寄希望于圣明时代对老年人的尊重,相信马卿将来会得到归隐的机会,春风将伴随他回到山林,享受安宁的生活。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赞美了青城山的自然之美,又揭示了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盛世的期盼。

蓝仁

525首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