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余
复
婴
道
士
清
溪
住
,
扁
舟
久
未
回
。
井
垂
霜
后
橘
,
门
掩
雨
前
苔
。
凫
舄
长
相
候
,
鱼
书
杳
不
来
。
虹
桥
他
日
宴
,
又
负
紫
霞
杯
。
山水田园
思乡思念
写景
秋节
节气
译文
道士住在清溪边,已经很久没有乘着小船回来了。
井边的霜下橘挂满了树枝,门前则是经过雨水后留下的苔藓。
我一直在像凫鸟那样期盼着他的到来,但是他来的书信却一直不来。
期待着有一天在虹桥的宴会上相见,再次和他一起举杯痛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清溪边的道士,他的生活宁静而孤独。诗人通过“扁舟久未回”表达了对道士去向的关切和期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远方的寂寥。"井垂霜后橘"写出了深秋时节,井边的橘树挂满了霜,显示出环境的清冷;"门掩雨前苔"则进一步描绘出门前青苔在雨前静静地蔓延,增添了静谧与荒凉之感。"凫舄长相候"中的“凫舄”指的是道士的草鞋,形象地写出有禽鸟相伴的生活,但"鱼书杳不来"又透露出与外界的联系几乎断绝,只有期待的鱼书始终未至,流露出淡淡的失望和思念。最后两句“虹桥他日宴,又负紫霞杯”预想未来的一次聚会,诗人遗憾地表示,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恐怕又要辜负那紫色霞光映照下的美酒,表达了对与道士重逢的期待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道士的隐逸生活,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友情的珍视。
蓝仁
525首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