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物言志
咏物
写景
情感
借物抒情

译文

我用数尺长的手杖撑过额头,云雾和雨点洒落,一片淋漓。
我的根基扎根在吴会的霜雪之中,借着风雷的力量,我在葛陂湖畔腾飞而起。
走过石径小路,手中携带着手杖,只见地上开满了鲜花。在溪边的桥上,我闲适地倚着手杖,欣赏着月光。
我这个喜欢游山玩水的人,想向那位仙翁借一枝笔,记录下这美丽的山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根由吴子仁氏珍藏多年的斑竹杖,杖身色彩斑斓且坚硬有力,极具观赏价值。当它被赠予葛先生后,激发了他游览山水的豪情,于是诗人蓝仁应其请求,写下此诗。诗中竹杖如数尺长的拐杖,走过山水之间,留下了风雨痕迹,象征着历经磨砺。它原生于霜雪之地的吴会,借助风雷之力在葛陂得以生长,寓意坚韧不拔。竹杖被带到石径和溪桥,与花共舞,月下闲倚,展现出自然之美。最后,诗人自述自己对游山的热爱,希望能从葛公那里借来这枝竹杖,寓言中透露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斑竹杖的灵性和主人的情感寄托。

蓝仁

525首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