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
节日
民间风情
田园
叙述歌

译文

深秋时节鼓声隆隆,社日来临仿佛已经过年。
烹羊宰牛祭祀先祖,美食摆满却没有正式的宴席。
人们头戴羽毛装饰,身穿华丽的衣服,红绒头发垂在双肩上。
有的提着藤制或彩色的篮子,装满了鱼、肉、虾等各种各样的海鲜。
他们手持大瓢围坐在一起尽情饮酒,仿佛长鲸吸水般痛饮。
喝醉后他们起身跳跃、奔跑、呼喊、欢唱,声音喧闹非凡。
鼻子上吹着无孔的笛子,嘴里弹奏着琴却不在调上。
马儿旁边猫儿翻腾跳跃身手矫健,一拔旗帜争先恐后地向前冲。
腰间挂着的萨豉发出清脆的声音,千百声的声响直冲云霄。
(此处原文有缺失,“都卢■辘学膜拜”无法准确翻译)
物资丰富草木凋零,仓库满满粮食丰收。
土官们拿着羊酒来办事,独自坐在公廨里分发赏钱。
男女欢笑真快乐,这种风俗仿佛回到了伏羲时代之前。
近来熟番开始效仿唐朝文化,每年都会进行歌舞庆祝活动。
稻谷收割后修筑场圃完毕,家家户户忙着舂米准备美食。
可悲的是各社逐渐贫困化,家中有室的人只能看着粮食像磬一样悬在空中无法取得。
昔日丰收千豚(即猪肉),如今只剩下一点点;百年人事已如风烟般消逝。
你没看见吗?生番逐渐熟化,熟化后又变成百姓,耕耘劳作在高山之巅。
南北十社中有九社已经废弃了这种风俗,只剩下裸体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嘲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番社(少数民族地区)过年的热闹场景。诗人以金鼓声起,渲染出节日的气氛,十月社日到来,人们杀羊宰牛祭祀祖先,食物丰富,服饰华丽,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尽情饮酒歌舞。场面热烈,犹如长鲸饮水般豪放。吹箫弹琴,竞相表演,气氛欢乐而自由。丰收的季节,农事完毕,家家户户准备美食,尽管社会变迁,番社风俗依旧保留,但贫困现象也日益显现。昔日的丰盛如今只剩残羹冷炙,对比强烈。诗人感叹番社从生番到熟番,再到汉化,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许多传统习俗逐渐消失。最后,诗人以番社的衰落和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感慨。

猜您喜欢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立春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士女春牛会,欢娱满越台。家家人胜节,一一小年杯。生菜青丝出,陈醪白玉开。食盘邻曲馈,香杂綵花来。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宋·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四明山中逢晴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一冈一涧一萦隈,新岁新晴始此回。莎坂南风寅蛤出,茅檐西日一禽来。人迷白路羊群石,水捲青天雪里雷。犹是深山有寒食,梨花无数绕岩开。
庚寅元日甲子晴
宋·洪咨夔
圣君元命是元正,三素云开甲子晴。不识姓名农圃老,相逢便与贺升平。
重九前一日同王杨二山人饮胡将军东郭草堂
明·宋登春
丫下寻陶令,篱边问葛疆。南山足芋栗,东郭此茅堂。萸酒年年事,菊花岁岁芳。白头还醉舞,休笑野人狂。
祝英台近·谷雨,课童子修灌花木
清·龚翔麟
数花风,逢谷雨。绿暗旧年树。径草须锄,莫碍燕来路。红蕉第一风流,移根记取。伴窗外、粉团春暮。井华水,玉虎汲洗梧桐,青青嫩如许。蝴蝶今番,闲了弄香否。丹萱第一忘忧,抽条好护.....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
宋·苏辙
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倾囷计口卖馀粟,买箔还家待种生。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锄镈资男耕。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酒肴劝属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