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秋景
咏物
抒情
怀旧
菊花
秋节
凉天
读书
贫家生活

译文

每日里,眺望山间,山峰巍峨屹立,秋天又来了,满山都洋溢着秋风的气息。
贫穷的家庭每年只计算着收获菊花,幽静的小路上的苔藓也常常不去清扫。
新近得到了一种酿酒的方法,心中想着要尝试一番;旧日保存的诗稿,每次翻开都能看到新的感悟。
凉爽的天气里,到处都像水一般清新明净。而我虽想以辞赋赞美之,却感到才疏学浅,无法比肩宋玉的才华。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的《秋居寄西里君》,通过对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闲适而又略带寂寥的秋日心境。首句“每日看山山上立”,形象地写出诗人每日凝望山景,山仿佛静立不动,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次句“满山风日又秋来”点明季节更替,秋意渐浓。“贫家岁计惟收菊”,诗人以自家贫寒生活为背景,秋日菊花成为唯一的期盼和收获,流露出生活的简朴与坚韧。接下来,“幽径时常不扫苔”描绘出小径无人问津,只有青苔自生自长,增添了环境的清冷和宁静。“新得酒方思欲试”表达了诗人对新酿美酒的好奇与期待,而“旧存吟轴见还开”则透露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即使岁月流转,仍不忘文学之乐。最后两句“凉天在处清如水,能赋惭无宋玉才”,诗人感叹秋日天气的清凉如水,同时也自谦没有像宋玉那样卓越的才华,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文人情怀。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日山居生活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恬淡、清贫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翁卷

150首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代表作《乡村四月》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课本、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一字灵舒。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猜您喜欢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湖寺拥碧轩
元·张雨
喧寂一尘隔,湖滨出宝坊。荷阴分补衲,水气杂烧香。书勘乌皮几,茵敷白?床。从来已公屋,诗客许徜徉。
书斋秋夜
清·刘霖
院静重门掩,风轻小阁凉。窗含一树月,菊傲五更霜。塞雁惊寒过,村尨吠漏长。凭栏无限意,灯火伴昏黄。
惜黄花慢·晴郊访菊
清·陈维崧
郭外烟林。趁板桥夹浦,迤逦秋寻。溪翁陇口,半畦嫩蕊,园丁屋角,数亩浓阴。离披开坼铺如锦,纵藻耀、偏觉萧森。选野岑。倚风藉草,隔涧捶琴。浊醪无伴孤斟。渐林霏小结,岩翠将沈。.....
游清源洞
宋·释圆悟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峰,万窍响飕飕。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