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抒情
写月
夜宿
心境
幽赏
风声
山水

译文

中夜传来松涛声,微弱的月光洒在高高的树枝上。
打开阁门一起坐下深入交谈,清澈的光辉似乎就在这里。
闲适的心境正与松声月色相似,这样的幽静赏景有谁能够知晓。
孤磬随意鸣响,随着风儿传到水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谧的氛围与诗人与友人一同赏月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首句“松声起中夜”,以松声作为背景音,营造出夜晚的宁静与深邃,仿佛在告诉读者,此刻是深夜,万物皆息,只有松林中的风声轻轻响起,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接着,“微月上高枝”一句,将画面拉高,月光从高处洒下,如同银纱覆盖大地,微弱而柔和,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神秘与朦胧感。“开阁共深坐,清光宛在兹”则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阁楼中共同赏月的情景。阁楼之上的清光,不仅照亮了四周,也照亮了他们的心灵,使得这个夜晚变得格外温馨与亲密。“閒心正相似,幽赏有谁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这次赏月经历的珍视。在这份闲适与幽静中,他们找到了心灵的共鸣,但这份美好或许只有彼此能真正体会,外人难以理解。最后,“随意鸣孤磬,因风出水湄”以磬声和风声作为结尾,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磬声悠扬,随风飘散至湖边,与湖面的波纹相互应和,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猜您喜欢

咏怀武原古迹二十六首(其二十六)孙太初高士湖
明末清初·彭孙贻
太白山人湖上游,开樽明月坐高秋。银河倒挂星垂地,玉笛横吹海逆流。万顷寒光生皓魄,群公幽兴落沧洲。两朝烟草萋萋绿,閒杀汀蘋对渚鸥。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七)游洞庭将归再赋
明·文徵明
城中遥指一螺苍,到此依然自一乡。晓鼓隔溪渔作市,秋风吹枳橘连墙。名山更倚湖增胜,清赏刚临月有光。正尔会心空又去,不如僧住竹间房。
杂曲二首(其一)
南北朝·王筠
乌带夜已逼,虫飞晓尚赊。桂月徒留影,兰灯空结花。
答五羊梁存吾区白斋诗笺遂和原韵(其二)
明·唐秩
琴诗原不浪浮名,千里无心得识荆。阶上瑞兰应有种,匣中宝剑尚能鸣。斯游在世真奇梦,何法于今可当情。发白眼青天色好,江门秋月正空明。
离衡
宋·姚镛
天恩下释湘累客,心事悠悠月满船。种药已收思病日,著书不就负残年。杂花怪石分人去,老竹荒亭入画传。归梦鉴湖三百里,白鸥相候亦欣然。
松月斋为张克敬赋
元·凌云翰
斋前尽是长松树,山月来时分外清。龙吐大珠惟一颗,鸾窥圆镜欲三更。秋声径度窗棂响,夜色斜穿屋角明。不用乘槎天上去,且于江海老馀生。
夜宿云谷听瀑布泉
明·欧大任
东林聊寄宿,高阁傍层峦。树里泉为瀑,山中谷是盘。近檐疑雨至,欹枕即江干。月色照还白,云声落更寒。遥知沾涧筱,仍想湿陂兰。洒迥飘成雪,翻空激作湍。珠英真的的,玉佩自珊珊。折.....
武山下夜宿同萧子所分韵得云字
明·刘崧
四月十日晚逢君,落花满地翠纷纷。水流丹壑向千里,月上青天无片云。典衣沽酒惜春尽,刻烛题诗愁夜分。终然聚散安可极,淮海冥冥孤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