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
山
晓
起
隔
林
清
磬
渐
无
闻
,
已
有
睛
晖
映
瀫
纹
。
扫
径
不
妨
留
鹤
迹
,
开
门
只
许
到
鸥
群
。
寒
峰
独
透
千
层
雪
,
野
水
双
勾
一
抹
云
。
手
启
香
函
看
宿
火
,
碧
烟
袅
袅
古
花
文
。
写景
山水
自然
冬天
写雪
古风
手法的古典
田园
名胜
古典景色
译文
林中传来的清脆钟声渐渐听不到了,而晴朗的阳光已经映照在河面上的波纹上。
扫除小径,不妨留下鹤的足迹;打开门来,只允许鸥鸟群自由地出入。
寒冷的山峰上,独自透过了千层雪;野水如双钩般勾画出一抹云彩。
打开香炉,看到里面还有余火未尽,碧烟袅袅升起,古色古香的花纹清晰可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在峡山中的一番宁静与和谐之景。首句“隔林清磬渐无闻”,以清磬声的逐渐消失,营造出清晨山间的寂静氛围。接着,“已有睛晖映瀫纹”一句,通过阳光照耀水面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扫径不妨留鹤迹,开门只许到鸥群”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尊重与和谐共处的愿望。鹤与鸥,象征着高洁与自由,诗人希望在这片天地间,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能保持其自然本性,和谐相处。“寒峰独透千层雪,野水双勾一抹云”描绘了山峰与水流的壮丽景色,寒峰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格外挺拔,野水则在云雾的映衬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灵动。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最后,“手启香函看宿火,碧烟袅袅古花文”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与传统的敬畏之情。通过开启香函,观赏其中的宿火与古花文,诗人似乎在与过去对话,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追求和谐、纯净生活态度的美好愿景。
猜您喜欢
北红门外即景(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夜闻风盛愁无寐,晓见雪消喜动容。岂是喜愁太无定,都来念里为三农。
闰十二月自城东泛舟迁居城西安福寺舟中微雪
宋·王庭圭
朔风吹雪江上来,急桨迎风荡不开。渡口云藏伏波庙,山腰雾失楚妃台。移居自作泛舟乐,抱瓮还如载酒回。岁晚浮家寄何处,两溪春水绿如醅。
连夕大寒示邻士二首(其一)
宋·李光
冻云垂地北风颠,妆点江湖欲雪天。我亦随身有蓑笠,兴来同上钓鱼船。
济川阻雪九月二十七日客况四首(其四)
元末明初·王冕
黄河西下水多生,滕州徐州田不耕。农民尽逐鱼鳖去,商贾只凭舟楫行。青山峨峨出鲁国,白云滚滚来任城。浪游欲尽燕云道,尚欠南风几日程。
冬夜徐子与宅同梁公实宗子相食黄精作
明·谢榛
蓟门古木摧寒声,海月未高庭雪明。主人掩户自幽寂,客来盘荐多黄精。昨日盈筐走道侣,嚣尘难得山中情。春苗满山被甘雨,正色独从灵土生。斲来一烹倏变化,咀之入玄筋骨轻。我亦狂歌避.....
雪花飞
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香海榛芜故苑,花光黯黮清溪。携客寻幽甚处,空负心期。消夜唯宜酒,催春更觅诗。人与东君竞快,雪掩疏枝。
初冬香山(其二)
清·爱新觉罗·弘历
芸窗日午向阳开,野色岚光待品裁。不是有心馀结习,可能无句记兹来。背秋三径犹存菊,冲雪千岩独少梅。清跸漫云才信宿,明年花事重相催。
东皋看梅
清·顾峵
入门一片白,放眼及兹辰。艳雪飞深树,香风吹比邻。林栖处士鹤,园灌洞庭人。预拟新亭落,红栏靠此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