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西
怀古
地点
情感
秋节
战争
写景
写水
赞颂

译文

江上潮声日夜不停流淌,仿佛鸱夷(一种器物)未散去,而霸业也已成功。
面对如虎狼般的敌国,英雄心怀愤恨;麋鹿在荒城中游荡,鬼魅让人心生忧愁。
西施因为心病而略显憔悴,最终导致了灾祸;越王勾践尝尽胆的苦味后,方能成功策划计谋。
一人的存亡关乎国家兴衰;楚地与吴山,无处不显现出秋日的肃穆气息。

赏析

这首诗《子胥庙》由明代诗人陈公懋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伍子胥的故事,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悲壮的情感。首联“江上潮声日夜流,鸱夷未散霸图收”,以江水日夜不息的流淌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长河,而“鸱夷未散霸图收”则暗指伍子胥虽已离世,但他的功业与智慧并未随风消散,霸图犹在人间。这里运用了鸱夷(即伍子胥的别称)这一典故,巧妙地将人物与自然景象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颔联“虎狼敌国英雄恨,麋鹿荒城鬼魅愁”,进一步深化主题,将伍子胥与敌对国家的矛盾冲突以及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形象地展现出来。虎狼比喻敌国的残暴与威胁,麋鹿荒城则象征着战争后的荒凉与破败,鬼魅愁则暗示了伍子胥在死后仍难以安息的悲愤情绪。这一联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英雄命运的同情与感慨。颈联“西子捧心终作祟,越王尝胆始成谋”,巧妙地引用了两个历史典故。西子捧心是关于美女西施的传说,此处借以喻指伍子胥的计谋如同美女之娇媚,能迷惑人心;越王尝胆则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象征着忍辱负重、最终复仇的决心。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赞美了伍子胥的智谋,也暗示了他的复仇之心。尾联“一人存失兴亡系,楚水吴山尽是秋”,总结全诗,点明了伍子胥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主题。楚水吴山代表了伍子胥生前活动的地域,而“尽是秋”则寓示着岁月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这一联以景结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时间流逝、人事沧桑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伍子胥故事的深情回顾,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悲壮,还蕴含了对人性、命运、历史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