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
成
二
首
(
其
一
)
鸟
啼
宫
直
散
,
归
舍
日
犹
长
。
暗
树
残
春
绿
,
回
风
欲
雨
凉
。
久
知
痴
有
绝
,
端
为
酒
成
忙
。
可
是
嘲
须
解
,
平
生
一
漫
郎
。
写景
春天
抒情
怀古
写风
平生感慨
译文
鸟啼声声响起,宫中的直廊上的人已经散去,我回到住所的日子还很长。
树荫下的春天渐渐暗淡,残存的春色中,树木依旧翠绿。回荡的风带来一丝凉意,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
我早已明白,过度的痴迷会导致绝望,往往因为饮酒而变得忙碌。
或许应该嘲解一下自己,我一生就像那个到处游荡、不受拘束的人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开篇“鸟啼宫直散,归舍日犹长”写出了诗人晚归时的景象,宫中鸟鸣叫声此起彼伏,而归家的路上,夕阳尚未完全落下,时间仿佛变得悠长。接着,“暗树残春绿,回风欲雨凉”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暗淡的树木间依然留有春天的绿意,而微风中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细雨和凉意,这是自然界在季节更迭中的柔和过渡。诗人通过“久知痴有绝,端为酒成忙”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长久以来,对于那些纷扰复杂的人世间的事,诗人似乎已经看透,不再沉迷其中,而是专心致志地去准备美酒,以此作为逃避尘嚣的方式。最后,“可是嘲须解,平生一漫郎”则显得轻松自如。诗人对那些嘲笑和非议持一种释然的态度,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一生都在随性中度过,像一位不羁的浪子,无拘无束。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理想状态。
张耒
2256首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