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
梅
二
首
(
其
二
)
我
贫
受
寒
欺
,
帖
帖
为
不
出
。
积
雨
远
市
声
,
幽
居
近
芳
物
。
时
禽
过
我
柳
,
清
喙
动
鸣
瑟
。
客
去
门
复
扃
,
低
参
映
林
没
。
写景
抒情
咏物
梅花
秋天
情感
思乡
赞美
田园
隐居生活
译文
“我贫受寒欺,帖帖为不出。”可译为:“我生活贫困常受严寒欺凌,然而依旧沉默困守在家中,不向外去。”
“积雨远市声,幽居近芳物。”可译为:“连绵的雨水使远处的市集声变得模糊不清,我隐居的地方却靠近芬芳的草木。”
“时禽过我柳,清喙动鸣瑟。”可译为:“时常有飞禽飞掠过我的柳树,它们清脆的鸣叫声如同拨动琴瑟的弦线。”
“客去门复扃,低参映林没。”可译为:“客人离去后,我又将门闩紧。低垂的树影映照着林木的深处,悄然消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我贫受寒欺,帖帖为不出。”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并不因此感到不安或焦虑,而是安于现状,不愿随波逐流,这种淡泊名利的情怀颇具禅意。“积雨远市声,幽居近芳物。” 累雨过后,远处的城市声响显得遥远而模糊,而诗人所处的幽静之地却充满了鲜花美景,这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时禽过我柳,清喙动鸣瑟。” 这里描写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时而有鸟儿飞越诗人的柳树,带来清脆悦耳的声音,与远处的瑟声相应和,这些细节丰富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客去门复扃,低参映林没。” 客人离去后,诗人关上门扉,再次沉浸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这里的“低参”可能指的是树枝或窗棂,透过它们可以看到外面林木的影子,这种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隐逸自在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嚣、享受孤独生活的意趣。
张耒
2256首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