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
湿
写景
夏天
情感
佳人
怀古
清秋
白露

译文

重云渐渐散去,雨后山色渐显,清晨时分雨丝遍洒中田。
错落有致的晴山移动着,仿佛将斗极星也移走了;阴森的峡谷中,雷声阵阵,仿佛有风在呼啸。
佳人们夜夜都因不满现实而愁苦;而骚人们则因时间流逝而悲哀。
想了解秋天的气息近了,那月儿明亮如镜,而露水湿透了苍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风景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开篇“重云卷雨过山来”一句,便设定了一个多雨的夏季景象,云层厚重,伴随着雨水翻腾而至,给干涸的大地带来了滋润。而“遍洒中田到晓回”则展现出雨后的泥土被浇灌得湿润,直至天亮。这些描写不仅传达了夏日的潮湿气息,也反映出了农作物对水分的渴望。接着,“错落晴山移斗极,阴森暗峡宿风雷”两句,景象转换,云层散开露出蓝天,但山峦间仍有阴霾,暗示着即使雨过天青,也难免有未散的乌云,以及隐约可闻的远方雷声。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转变,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佳人夜夜齐纨恨,骚客年年鹎鵊哀”两句,则转向了人的情感世界。这里的“佳人”和“骚客”,一个是在夜晚思念之苦,另一个是漂泊在外,时常听到鹎鵊鸟鸣声而生出无限哀愁。这两种情感表达,都充满了对远方所思、所忆的深切情感。最后,“欲见清秋近消息,月明白露湿苍苔”则是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季节变化的期待与描绘。清秋之时,一方面有着收获的喜悦,另一方面也可能隐藏着对未来变迁的关切。而“月白”、“露湿苍苔”则是这一期盼中的景象写实,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透露出一丝孤寂与沉思。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风光、内心情感以及季节变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张耒

2256首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您喜欢

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
清凉洞
清·王士禧
始皇曾避暑,四阁望依然。欲纵登临目,空愁雨雪天。
夏日寓感四首和陆子传作(其一)
明·汤珍
人间长夏有余情,天上迢遥想帝京。清暑敞临无逸殿,薰风徐引步虚声。氤氲雾幄炉香细,缥缈霞绡佩玉轻。宣敕侍臣新疏草,欲将精祷阜民生。
侍宴诗
南北朝·王僧孺
丽景属春馀,清阴澄夏首。交枝隐修径,回流影遥阜。徙帷轹轻筠,移銮拂高柳。去矣劳茂绩,勉哉报嘉诱。小臣良不才,涓尘愧所守。何用胜雕斫,譬木良如朽。
水龙吟二首(其二)
清·高士奇
晓峰新翠飞来,锦帆半波春江楫。恰才回首,碧罗天净,弱云微抹。咫尺苍茫,狂飙聚捲,怒涛喷雪。讶盆翻白雨,松林转黑。红一线,雷车制。如此风波怎去。急回船,渡头刚歇。野炉争拥,.....
古寺
宋·毕仲游
崎岖五六州,夏行今欲雪。乱山出已尽,平地心目豁。晴日午未温,霜云晚如泼。萧疏秦树远,旷荡周原阔。径竹掩招提,门庭苦凄飒。廊低不可步,壁朽何堪剳。岁月惊转头,是非纷若栉。行.....
答和维衍二首(其二)
清·黄景仁
我行绕江百向背,未得径渡波滔滔。宣州十日解鞍卧,又听万绿喧青蜩。当头作剧赵顿日,六十画刻何迢迢。知君怜我有羸疾,那禁触热如燖炰。滨江瘴湿更多厉,遍体疮溃流黄膏。闻君亦复有.....
扫花游/扫地游(其四)绿阴
宋·王沂孙
满庭嫩碧,渐密叶迷窗,乱枝交路。断红甚处。但匆匆换得,翠痕无数。暗影沈沈,静锁清和院宇。试凝伫。怕一点旧香,犹在幽树。浓阴知几许。且拂簟清眠,引筇闲步。杜郎老去。算寻芳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