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古
忧民
写感慨

赏析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名为《漫兴四首(其三)》。诗中,王祎表达了对杜甫的深切感慨与敬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面对世事变迁时的无力感和遗憾。首句“常怪栖栖杜少陵”,王祎以一种疑问和感慨的语气,提及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这里的“栖栖”形容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生活困顿,但依然坚持创作,留下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诗歌。王祎通过这一句,既表达了对杜甫坚韧不拔精神的钦佩,也暗含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接着,“愁篇苦句每相仍”进一步描绘了杜甫诗歌的特点——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愁绪和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王祎在这里将杜甫的诗歌风格与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暗示了自己在创作时也深受类似情感的影响。后两句“只今世故多离乱,欲写艰难愧未能”,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时的内心感受。王祎感叹当下的世事纷扰,充满离乱与动荡,而他作为诗人,虽然渴望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这些艰难时局的感受和思考,却自感力有未逮,无法完全捕捉和传达出那种复杂的情感与现实的全貌。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谦逊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杜甫的创作精神与自己的创作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先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在面对时代挑战时的自我反省和无力感。王祎的《漫兴四首(其三)》在艺术上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洞察,是元末明初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王祎

324首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