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天
童
寺
青
春
廿
里
万
松
关
,
小
白
前
瞻
太
白
山
。
度
岭
路
迷
黄
叶
里
,
隔
溪
人
语
白
云
间
。
海
龙
护
法
听
金
磬
,
野
鹿
参
禅
献
玉
环
。
老
衲
相
留
成
信
宿
,
浮
生
赢
得
此
偷
閒
。
写景
地点
秋天的
送别
抒情
赞美
动物
野鹿
译文
青春年华正处在万松关的二十里之地,眼前就是小白山和太白山。
翻过山岭,在黄叶中迷失了方向,听见隔溪人的声音回荡在白云之间。
海龙仿佛在聆听佛法的诵读,守护着金磬(可能指一种佛教法器);野鹿也好像在参禅(对“禅”的理解),展现其纯洁如玉的环饰。
我与那位老僧相遇并留下,在这次短暂的闲暇中,我赢得了浮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林景象,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青春的活力与自然界的壮阔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首联“青春廿里万松关,小白前瞻太白山”,开篇即展现了一幅辽阔的山景图,青春的气息与万松的翠绿交织,小白山在远处若隐若现,预示着旅程的开始,也象征着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旅途。颔联“度岭路迷黄叶里,隔溪人语白云间”,进一步描绘了行进中的情景。穿越山岭时,道路被黄叶覆盖,显得有些迷茫,但远处溪流边传来的人声,却如同白云间的清音,给人以安慰和希望,暗示着即使在艰难的旅途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颈联“海龙护法听金磬,野鹿参禅献玉环”,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与自然元素,海龙象征守护,金磬代表佛法的庄严,野鹿则寓指修行者,玉环可能象征着修行的成果或某种象征物。这一联不仅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对佛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尾联“老衲相留成信宿,浮生赢得此偷閒”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短暂宁静时光的珍惜。老衲的邀请让诗人得以在此停留数日,享受远离尘嚣的宁静,这不仅是对僧侣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琅琊山六题(其三)石屏路
宋·欧阳修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我来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峰秋月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