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鹿

鹿
宿
鹿
咏物
动物
抒情
悼亡
哲理

译文

南山上的鹿,在长满青草和树林的地方生活,每天早上出游,晚上回来休息。
身上长着斑斓多彩的毛皮,如同联结的锦钱一般,鹿角形状奇特,犹如拔地而起的青玉。
白天时,鹿儿在洞口的鲜花中寻找食物,口渴时则饮用清澈的泉水,享受着岩边山谷的宁静。
不知为何会落入这尘世纷扰之中,与牛羊一同在人间觅食,甚至有人会捕食它们。
牧童惊讶地看到这双高耸的鹿角,纷纷传呼,人群也一传十、十传百地接连传递这消息。
人们用木头和石头制成武器和炮具,跨越山沟和田埂,互相追逐着猎捕这鹿。
鹿儿一旦被捕获,仓皇失措中双足被折断,随后被献给长官,其肉也被用作食物。
鹿儿不会向尊贵的客人发出鸣叫的声音,也已经离开了自然栖息的林间。
它们只想着在深山学习成为仙客的本领,但谁又愿意为它们牵车送它们下山呢?
唉!这些鹿儿是最有山林情感的动物了,它们为什么会丧失生命呢?
我告诉天空中飞翔的猿和鹤的朋友们,你们不要向人间借路行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生活在南山中的鹿,它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生活,朝出暮归,享受着自然的馈赠。鹿的皮毛斑斓,如同锦缎,角尖锐如青玉,形象生动。然而,诗中却揭示了鹿的命运因人类的介入而发生了改变。鹿不慎落入尘埃,被牧童发现并驱赶,被迫与牛羊一同食用人类的食物。鹿被迫参与了人类的游戏,最终受伤,被献给官员,成为牺牲品。诗人在描述鹿的遭遇时,充满了对鹿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鹿原本是山林的精灵,与云中猿鹤为伴,却因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失去了自由和生命。诗人通过鹿的故事,呼吁人们珍惜自然,保护野生动物,避免让它们遭受不必要的苦难。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那些在人类社会中迷失自我,失去自然本性的生物的担忧。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生物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