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庭
芳
·
新
治
西
寮
,
岁
晚
叙
意
,
辄
题
一
解
,
时
戊
申
十
月
邻
寺
霜
钟
,
故
城
烟
柳
,
旷
如
家
住
江
村
。
半
溪
黄
叶
,
老
树
自
知
门
。
胥
宇
还
来
旧
燕
,
花
落
后
为
补
巢
痕
。
閒
情
有
,
白
鸥
留
客
,
呼
取
隔
篱
尊
。
楼
台
,
谁
是
主
,
梦
中
槐
蚁
,
总
付
秋
魂
。
算
扁
舟
身
世
,
犹
繫
吴
根
。
向
晚
青
山
更
好
,
人
外
想
,
林
屋
风
存
。
生
涯
托
,
幽
居
水
竹
,
渔
钓
长
儿
孙
。
写景
怀古
抒情
山水
田园
节气的秋天
落花
亲情
讴歌田园生活
感时怀人
译文
邻近寺庙的钟声响起,古老的城池中烟雾缭绕的柳树摇曳,仿佛置身于江边的村庄之中。
溪流中漂浮着半溪的黄叶,老树似乎知道家的门在哪里。
胥宇重回旧地,燕子归来后修补了巢穴的痕迹。
闲暇时,有白鸥留客,邀请客人隔着篱笆共饮。
楼台之上,谁是主人?梦中的人们如同蚂蚁般微小,所有的情感都交给了秋天的灵魂。
计算一下这扁舟的一生,它仍然系在吴地的根上。
到了傍晚,青山更加美丽,人在异地他乡,仍能想象到林间屋舍和风声的存留。
将此生托付给幽静的居所和水边的竹林,希望渔钓的生活能传给子孙后代。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村景象。开篇"邻寺霜钟,故城烟柳",以邻近寺庙的悠扬钟声和古城的朦胧柳色,营造出一种古老而静谧的氛围。"旷如家住江村",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半溪黄叶,老树自知门",通过溪边飘落的黄叶和老树,展现出岁月的痕迹与自然的沧桑。"胥宇还来旧燕,花落后为补巢痕",则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旧友归来的期盼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閒情有,白鸥留客,呼取隔篱尊",诗人借白鸥的悠闲和酒杯,流露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词人感叹楼台无人,梦境中的槐蚁象征着虚幻与现实的交织,"算扁舟身世,犹繫吴根",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涯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向晚青山更好,人外想,林屋风存",傍晚的青山更显宁静,诗人想象自己在山林深处过着隐逸的生活,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生涯托,幽居水竹,渔钓长儿孙",表达了诗人希望子孙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延续家族的恬淡生活。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幽的江村景色,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理想追求,展现了词人的闲适情怀和对自然、生活的深深热爱。
郑文焯
364首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猜您喜欢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感松(其三)
宋·李光
每忆西湖九里松,眼明忽见紫髯翁。隐居庭院多栽种,为爱笙箫递晚风。
次韵寄谢钱塘
明·袁华
新开别墅对西山,燕坐凝香日闭关。鶗鴂先鸣农事动,兜鍪不举羽书閒。花前五马春游乐,月下双鞬夜逻还。上番梅花曾有约,旧题重拂石苔斑。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永遇乐·徐州夜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七)卜筑西坞
宋·程俱
出处初漫浪,淹留失佳时。时英尽珠璞,宁复见谁差。一去四十年,伏枥久已疲。幸此岁将暮,穿云弄清漪。窈窕烟坞中,苍阴昼森垂。兹焉寄茅屋,横仄任所宜。谷口蘙杉竹,柴门畏人知。谁.....
题黄隐士别业
明·蒋冕
疏竹编门草覆墙,数椽茅屋海中央。云栖檐下轩窗润,风过花间枕簟香。岚气入帘晴亦暝,潮声当户暑偏凉。谁言身外浑无事,诗思撩人也觉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