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井
腥
攒
石
缝
瀑
花
多
,
还
有
龙
神
蛰
此
窠
。
通
海
浅
深
山
不
语
,
随
潮
长
落
水
无
波
。
谩
传
方
士
遗
丹
在
,
不
奈
潜
鳞
吐
雾
何
。
时
雨
愆
期
无
验
处
,
几
番
雷
火
爇
松
柯
。
写景
咏物
怀古
动作
爇松柯
地点
龙井
赞美
译文
腥味聚集在石缝中,瀑布边开着很多花,还有龙神在此处蛰伏。
山峦静默,通向大海的深浅无法得知,随着潮涨潮落,水面平静无波。
传说中方士遗留下来的仙丹在这里毫无用处,无法压制潜伏的龙鳞和吐出的云雾。
期待已久的雨水未能如期而至,无法带来预期的效果,几经雷火焚烧松树和枯枝也未能带来改变。
赏析
这首诗名为《龙井》,作者是宋代诗人董嗣杲。诗中描绘了一幅神秘而生动的龙潭景象。首句“腥攒石缝瀑花多”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从石缝间喷涌而出,水流中似乎带有某种神秘的气息。接着,“还有龙神蛰此窠”暗示了龙潭的传说色彩,龙神隐居其中,增添了神秘感。“通海浅深山不语,随潮长落水无波”进一步描绘了龙井的深邃与宁静,仿佛与大海相连,潮起潮落时水面平静如镜。然而,“谩传方士遗丹在”引入了道教修炼的元素,传说中仙人遗留的丹药可能藏于其中,增添了神秘的想象空间。最后两句“时雨愆期无验处,几番雷火爇松柯”表达了对龙井未能应验传说中的降雨祈愿的感慨,以及雷火焚烧松木的自然现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龙井的自然景观,融入了神话传说和道教文化,展现了诗人对神秘自然的敬畏与探索。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